說文:“服,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从舟,(fú)聲。,古文服,从人。” 【釋形】 服,甲骨文 、, 从凡,从會意,或省“凡”。金文或與甲文形同,或易“凡”為“舟”,如大盂鼎、趩簋等字左部當是“舟”,構意象押人於“舟”。凡,初本象槃形,河南安陽侯家莊出土的擡槃,與現在的擔架相似。諧音作凡,初文凡、舟形近,與合體,意亦然。,象以手壓抑跪伏之人形,表示制服其人。井侯簋、大盂鼎等字从“”,象一人之“又(手)”嚮另一人之背後肩胛處在壓制其人。秦公鎛字所从“”之“又(手)”,移于“人”背後的軀體之下部,亦表示用手在人的背後制服之。而“”之左旁,从“凡”或“舟”,象人被強施于奉盤、或施於舟行。故有敬奉,服事、職事等義。 【釋義】 (一)服事,職事。班簋:“甲戌,王令毛白(伯)更虢(城)公服。”秦公及王姬鎛:“(盜)百(蠻),具卽其服。”詩經·大雅·蕩:“若是在∽。”毛傳:“服,服政事也。” (二)荒服,指王朝邊境居住少數部族的地區。駒父盨:“南中邦父命駒父卽南者(諸)侯,率高父見南淮尸(夷),氒(厥)取氒(厥)服……氒(厥)獻氒(厥)服。我乃至于淮,小大邦亡敢不□具逆王命。”這是說:執政的卿士南仲邦父命令駒父等人去見南淮夷,索取貢賦,就是所謂“荒服”的職貢。所謂“厥取厥服”和“厥獻厥服”之“服”,指“荒服”的職貢。所說“小大邦亡敢不□具逆王命”,是說淮夷中的大小部落都來迎接“王命”,是奉命進獻貢賦。國語·周語上說,“五服”有不同的職責:“甸∽者祭,保∽者祀,賓∽者享,要∽者貢,荒∽者王。”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尚)。”氐和羌當屬于“荒服”,“享”“貢”“王”,都是“荒服”的少數部族首領,必須向周王進獻,敬奉。 (三)官職。井侯簋:“王令(榮)眔內史曰:‘(割)井(邢)侯服,易(賜)臣三品:州人、人、(庸)人。’”此是王命的內容,服,是分給邢侯官職,並賞給他州、、庸等三地氏族之人的奴隸。番生簋:“廣肇氒(厥)孫子于下,(yuè)大服。”“大服”猶言高官。 (四)人名。服尊:“服肇(夙)夕明享。” 【字例】
井侯簋
大盂鼎
班 簋
大克鼎
駒父盨蓋
訇 簋
毛公鼎
周服鼎
趩 簋
秦公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