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釋形】
金文,實為,从厂、从目、从矢,厂亦聲。其讀“侯”音,匣紐;厂,曉紐;均屬喉音。厂之下爲“”,猶“侯”字,从厂、矢。金文矢旁作、、等,與大形混同。或作爲小篆所本。故,下本从矢,則隸變多見作。其與“矦”相互比較,僅是增从了“一目”,是“射矢”必以目瞄之,故从之。當是“射侯”之義。多依據字从“(旲)”的銘中用義,釋之爲說文之“斁”。史墻盤有“”字,義為說文之“斁”。馮時先生就五年琱生簋銘之“”,釋云:“‘厭’,本作‘’,蓋‘厭’之或體。‘’从‘旲’聲,金文多用為‘斁’。詩·周南·葛覃:‘服之無斁’。毛傳:‘斁,猒也。’詩·大雅·思齊:‘古人之無斁。’陸德明釋文:‘斁,毛音亦猒也。’玉篇·攴部:‘斁,猒也。’知‘旲(斁)’、猒同義。古音‘斁’在喻紐,‘猒’在影紐,雙聲可通。故‘’或作‘厭’,音義並同,且聲符‘旲’之作‘猒’,又得聲訓之宜。”此依銘中用義,據通假所訓説。其字應本从,之下从“矢”,以□叔父盤字下部从及墻盤之字可證。另參“”字條。(見1279頁)
【釋義】
(一)侯,惟也。五年琱生簋:“(召)白(伯)虎曰:‘余旣訊,()我考我母令(命),余不敢(亂),余或至我考我母令(命)。’琱生(甥)則堇圭。”六年琱生簋:“今余旣(訊),有曰:命!”
(1)(讀yàn),厭。林澐先生說:“原篆作、,疑為从聲之形聲字。金文中‘亡’亦作‘亡’(如簋),卽典籍之‘亡斁’。斁典籍多訓厭,厭有伏義,亦有順從之義。故‘我考我母命’(指五年琱生簋)可暫釋為:‘服從我父母親之命。’”此釋“”為順從義。
五年周生簋,馮時先生句讀爲:“召白(伯)虎曰:‘余旣(訊)(厭)我考我母令(命),余弗敢(亂)。余或至(致)我考我母令(命)’。”釋云:“厭”,說文·厂部:“厭,一曰合也。”玄應音義卷一“厭人”註引蒼頡篇云:“伏合人心曰厭。”故此“余旣訊厭我考我母命”卽召伯虎已對琱生轉陳召公召姜之命。銘文“訉厭我考我母命”乃言將召公召姜之命如實地轉告琱生,遂有下言“余弗敢亂”的進一步表白,意卽不敢于召氏之命有所改動和變亂。(引自馮時琱生三器銘文研究,考古2010年1期)
(2)(hóu),侯,惟也。五年周生簋,李學勤先生解釋曰:“召伯虎這時表示說:‘余旣訊,侯我考我母命,余不敢亂。’‘訊’訓為‘告’,卽告于有司,‘侯’訓為‘惟’(註引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第247~248頁,中華書局,1997),這是講與琱生間僕庸土田劃分之事,一概尊循已故父母的遺願,不敢變更”(引自文物2007年8期,琱生諸器銘文聯讀研究)。隸變多作“”,本作,應作“”,此釋之“侯”,確實高見,訓之“惟”,從碩叔多父盤看,亦有“惟”義。
案: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之“”,字的下邊本从矢,形近與大,隸變多訛作“”,兩銘句例語意相近,為了區分釋讀上的不同之見,故于此作了分列所釋。
(二)相當於“惟”。叔多父盤:“曰:(侯)又(有)父一母。”侯有,猶言惟有,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詩經·小雅·六月:“侯誰在矣?”知侯有維、惟義。論語·述爾:“惟我與爾有是夫。”
【字例】
五年琱
生簋
六年琱
帥 鼎
叔多
父盤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