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ɡuàn貫)古丸切

說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象寶貨之形。凡之屬皆从。讀若冠。”
 【釋形】
 ,甲骨文(0850),象方盾之形,其中間之橫畫,示盾上之飾。金文與甲文相近,西周金文中間象方盾形之筆畫成塊狀,後逐漸演變成粗橫畫,以至成橫畫,遂與“十”形混同。“博”當从之。如之“”字讀為“盾”,其下从“十”卽是“”的演變。其實“”初本為“盾”的象形,多依說文釋之為“錢貫”,依商金文之“”,與周金文之“貫”字,可為之辨析。方言九:“盾,自關而東或謂之干,”而說文:“,盾也。”干、一聲之轉。卽可知其來源。說文無“串”字,可金文亦有串(chuàn),說文釋“”云:“穿物持之也。”串、、貫聲相通。集韻:“摜,說文:‘習也。’亦作串。”玉篇:“串,爾雅云:‘習也。’或為慣、遦。”串、干、亦一聲之轉。
 盾之屬,見於古籍者,其稱謂甚多。曰干,爾雅·釋言:“干,捍也。”邢昺疏引孫炎云:“干盾,自蔽捍。”曰櫓,説文·木部:“櫓,大盾也。”本作樐。曰吳魁,釋名·釋兵:“盾,遯也……大而平者曰吳魁。”吳,大也;魁,亦盾名。曰渠,國語·吳語:“奉文犀之渠。”韋昭註:“渠,楯也。”曰瞂,亦作“伐”,説文·盾部:“瞂,盾也。”周書·王會解:“令以鮫瞂利劍爲獻。”詩·秦風·小戎:“蒙伐有苑。”毛傳:“伐,中干也。”伐同瞂。以上干、櫓、吳魁、渠、瞂、伐,均爲盾之異名。
 【釋義】
 盾(dùn)。防護性兵器。趞曹鼎:“史趞曹易(賜)弓矢、虎盧、九(厹)、胄、、殳。”小臣宅簋:“白(伯)易(賜)小臣宅畫、戈九(或厹)、昜(鍚)金車、馬兩。”逆鐘:“今余易(賜)女(汝)五。”
 【字例】
 


 


 


 

戊鼎


 


 


 


 


 


 

父乙簋


 


 

茀父庚尊


 


 

戊觶


 


 

小臣宅簋


 


 

逆 鐘


 


 

十五年趞曹鼎


 


 

合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2: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