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歲 |
字源 | 歲(suì穗)相銳切(岁) 說文:“歲,木屋也。越歷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从步,戌聲。律歷書名五星為五步。” 【釋形】 歲,甲骨文 其實歲字,為會意兼聲字,首以金文形看,从二止(卽步字),从戉會意。此之“二止”,卽蹺步,是兩腿腳前行,前一足是已走出,蹺越過的,後一足是續前一蹺而走的,故由“戉”之从戈隔開。表示履行,履行必與時間相伴隨,前一步為已曾走過,後步卽接踵而行,亦卽以時間而言,前步(一足)有度過之義,後步(一足)正在接著(連續)前一足而行。兩腳行走相銜接,其从“戉”或“越”,戉,銘文亦有用為“歲”義的,亦卽表示時間。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孰之名。每歲一孰,故以為歲名。”夏代稱年為歲,取“歲星”(木星)在黃道帶裏每年經過一宮(卽一年),也相當于天體戉,此星球向前運行一步(大自然運行向前“跨越一步”),所以“歲”字从“步”。亦因此,从戉,或从月(甲文、後期金文)會意。其从“二止”,利簋銘字與甲文同,二止以上、下之小點為示,甲文或从一止,可證从上、下兩點,以示為止;甲文或从“月”,以“月”代“止”,正是以“二止”爲步表時間為之佐證;或从戉之形,上、下各一點,為指示符號,左部作 古人構意極其精巧,表示人之步履,以寓時間已走過的,乃還要走的,走過了的,意為往日、它年,未走過的是正在走的當時、當年,這樣構意造字,顯然是表示時間的年輪周而復始,並取意于年與年的時間是相等,故字以戉之“戈”旁一橫畫置于“二止”之中間穿過,卽戉的右部从“戈”之一橫畫向左延長於“步”之正中穿之,以示時間之劃分界線,前面之“足”已過之時、年,後面之“足”接著跨越(故或从戉)新的時、年。歲之本義為歲星、年,又因凡祭祀均有一年一大祭,故歲有祭祀義。 【釋義】 (一)歲星。利簋:“珷(武)征商,隹(唯)甲子朝,歲鼎(貞)。克 (二)年也。曶鼎:“□來歲弗賞,則 (三)年成。曶鼎:“昔饉歲,匡眾氒臣廿夫,寇曶禾十秭。”“昔饉歲”,卽往昔饑荒的年景。詩經·魯頌·有駜:“自今以始,~其有。” (四)祭祀。卜辭:“癸酉卜,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