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shì士)承旨切

說文:“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響若氏隤。”

【釋形】

氏,甲骨文 , 一象老者扶杖之形,一象人手提物之狀。有至、致送義(見氐字)。此之金文與甲文前一體象扶杖之形同,是“”“柢”義,說文,尌也。从足,氏聲。”老者之柱杖猶若足立之柢;又“祇”,說文“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說文把好多會意兼聲字,解為單純形聲字。祇,源于“氏”之為“扶杖”與地上,增之“示”為“地神”義[參“釋義”之(八)],又“根柢”之柢,是氏加之木,由此皆源於“立之于地”“根本”,氒字亦然,因以為“姓氏”義。金文上端手柄加飾呈右斜左曲之形,似杖首,杖棍中間加一圓點是杖棍之飾,遂演化則成一橫畫,是小篆之本。

郭沫若金文余釋之餘·釋氒氏:“首端乃匙上之提,所以掛於鼎者; 卽直柄圓首之匙身。”林義光文源卷一:“不象山岸脅之形(指說文云),本當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義引申。”“氏,氐音稍變,故加-以別之。”

【釋義】

(一)宗族稱氏。虢季氏子組簋:“虢季氏子(組)乍(作)(簋)。”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參見此“氏”之(八)。

(二)世業職官稱氏,如銘文之尹氏、師氏。尹氏簋:“尹氏貯良乍(作)旅簠,其萬年子孫永寶用。”毛公鼎:“命女(汝)公族(與)參有(小子)師氏虎臣(與)朕褻事。”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楀維師∽。”鄭玄:“師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尹氏,卽指內史尹或作冊尹,金文稱內史之長為內史尹或作冊尹,亦單稱尹氏。

(三)古代對已婚女子的稱呼。乎簋:“乎乍(作)姞氏寶。”儀禮·士昏禮:“祝告稱婦女之姓,曰:‘某∽來婦’。”世說新·賢媛:“賈充李∽,作女訓,行于世。”

(四)通“是”。中山王:“隹(唯)傅氏(是)(從)。”世說新語之“氏”,仲弓篇作“是”,為是、氏古相通之證。此銘讀之是,表示賓語前置之助詞。

(五)通“視”。長甶盉:“井白(伯)氏(視)(引)不姦(奸)。”氏通視,說文視之古文一作眡,古氐、氏同字,眡卽眂。

(六)地名。盧氏,在今河南盧氏盧氏戈:“盧氏。”水經·洛水註竹書紀年:“晉出公十九年,韓龐盧∽城。”

(七)通“是”,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後來變作凝固結構,成為表原因的連詞。中山王:“氏(是)以(寡)人賃之邦。”左傳·哀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是以,可譯作“因此。”或為介詞。虢季子白盤:“是以先行。”又“是用左(佐)王”。張玉金西周漢語代詞研究云:“‘是’作介詞‘用’‘以’的賓語跟作動詞的賓語一樣,都要放在介詞的前面,形成‘是+介’結構。……‘是用’‘是以’若視為一個連詞,則‘是’在其中作一個詞素。‘是’作介詞‘用’‘以’的賓語都要前置。”

(八)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的所由出,卽家族。陳逆簋:“陳氏裔孫逆。”子馬鼎:“子馬氏。”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眾謂柳∽有子矣。”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為族。”案:以後,姓氏合一。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