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釋形】
牧,甲骨文、(前5、27、1)、(前5、45、6)、(後下12、14),象手執鞭(或攴)趕牛(或羊)之形。或增从(止)、(辵),示放牧行走之意。金文與甲骨文不从“止”之形同,从“又”作从攴、或収(廾),廾或作“”(又羞爵、父癸爵),,象以雙手持鞭之狀,會為牧養之意,本義是放養牲畜。
【釋義】
(一)職官名。掌管田野牧養牲畜,以供祭祀。下士。屬地官司徒。同簋:“同,(左)右吳大父,(司)昜(場)林吳(虞)牧。”免簠:“王才(在)周,令免乍(作)(司)土(徒),(司)奠(鄭)還(圜)(林)眔吳(虞)眔牧,易(賜)戠衣,(鑾)。”陳夢家曰:“還相當于同簋之昜,‘昜林吳牧’,相當于周禮·司徒之場人,林衡、澤虞、牧人。”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鄭玄註:“六牲,謂牛馬羊豕犬雞。”又地官職官敘,鄭玄註:“牧人,養牲於野田者。”
(二)地名。小臣簋:“雩氒復歸才(在)牧(師)。”牧師,指牧野的八師駐地。
(三)人名。鄧公牧簋:“(鄧)公牧乍(作)(簋)。”此之“鄧公牧”應為西周末年或兩周之際的一位鄧國之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