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zhānɡ張)諸良切

說文:“章,樂竟為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釋形】
 章,金文不从音、从十,是从辛、从會意。林義光謂从辛,“辛,罪也,以束之,法以約束有罪也。”此釋本義為“法”。辛為刀器,為以刀所契刻(〇)之物,〇其物內添於一短畫,示刀契刻之紋跡。其本義為契刻與物,引以有印記、標記義。如尉繚子·經卒令:“卒有五~,前一行蒼~,次二行赤~,次三行黃~,次四行白~,次五行黑~。”又由所契刻一幅、一枚,卽引申出單位詞意,故樂曲結束為一章;又因契刻旣有技藝又有式樣之循,故有“法”義;因契刻材料或木、或石、或玉等,以刀契入形成陰、陽之凹凸線紋,故亦又有紋理義。我國文字起源源於契刻,以刺針、刀、錐為筆,故早先沒有“書寫”“書法”之說,就以契刻若筆如書,亦沒有“印章”之稱謂,古稱“鉩”或“”。因印章多以玉質為材料,故稱“璽”“寶”或稱“印”。自以來有“章”之稱(將軍之印稱章)。因此說,雖有其契刻之作,而其字還尚未有稱之“印章”,章同“璋”之用,卽指所契之材料經雕飾的玉製品。
 【釋義】
 (一)通“璋”,玉製禮器名。乙亥簋:“王易(賜)□□玉十丯、章(璋)。”裘衛盉:“矩白(伯)庶人取堇(覲)章(璋)于裘衛,才(載、戴)八十朋,氒(厥)貯(賈)其舍田十田。”章,玉璋。堇,通“覲”,朝覲。說文·一上:“剡上為圭,半圭為璋。”玉璋是朝覲時所用物品。五年琱生簋:“余于君氏大章(璋),報(婦)氏帛束、璜。”此兩句,李學勤先生説:“‘’字从‘熏’聲,曉母文部,應以音近讀為明母文部的‘問’,儀禮·聘禮:‘猶遺也,謂獻也。’禮玉大璋應該是交由婦氏帶回的。至于婦氏本人,琱生則以束帛和玉璜答報。”
 (二)楚王之名。楚王酓章鎛:“隹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楚王(楚惠王)之名為熊章史記·楚世家楚昭王二十七年“今君王卒(昭王),……迎越女之子立之,是為惠王,然後罷兵歸,葬昭王。”又楚惠王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簡王中立。”
 (三)地名。宜章矛:“宜章。”在今湖南桂陽東南。
 【字例】
 


 

乙亥簋


 


 

衛 盉


 


 

大 簋


 


 

大 簋


 


 

史頌簋


 


 

師遽方彝


 


 

頌 鼎


 


 


 

章叔將簋


 


 

宜章矛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