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竹,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 【釋形】 竹,甲骨文 (屯4317)、(合集31884),象兩株竹枝與葉之形,是二“个”字之狀;或竹之竿左右分披之葉。商金文竹智光鼎字如同甲文枝、葉左右分披,呈下垂狀。壺字與甲文“二个”形同,葉於竿左右分披,中間標“二”兩短橫畫,示地上長著兩株竹,推測“个”字,亦當由此而來。 【釋義】 (一)竹子。卜辭:“取竹,芻于丘。”(合集108)司馬光寒食許昌道中寄幕府諸君詩:“~林近水半邊綠,桃樹連村一片紅。” (二)方國名。卜辭:“乙亥卜,貞:竹來(以)旨方,……”(小屯南地甲骨一一一六)竹來,指竹之方國來侵犯。 (三)人名。竹父丁壺:“冊劦,竹父丁。”竹鼎:“竹(智)光。” (四)通“篤(竹,讀dǔ)”,信也。壺:“(慈)(愛)百每,竹(竺,篤)胄(周)亡(無)彊(疆)。”戰國古文字典:“竹胄,讀篤周,呂覽·孝行:‘朋友不篤。’註:‘篤,信也。’穀梁·成公十七年:‘公不周乎伐鄭也。’註:‘周,信也’。”案竹,或讀“畜(xù)”,愛也。孟子·梁惠王下:“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字例】
聑竹爵
竹父丁觶
劦冊竹
父丁簋
竹父丁壺
壺
竹智
光鼎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