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簧,笙中簧也。从竹,黃聲。古者女媧作簧。”
【釋形】
簧,金文从竹,黃聲,與小篆同。樂器中有彈性的用以振動發聲的薄片。詩經·小雅·鹿鳴:“吹笙鼓~,承筐是將。”
【釋義】
通“橫(簧,讀héng)”。
簋:“簧(橫)黹(置)朕心,墜(施)于四方。”商周金文註:“張政烺疑簧當讀為橫,黹當讀為至或致。禮記·孔子閒居:‘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志之所至,詩亦至焉。’鄭玄註:‘橫,充也……凡言至者,至於民也。志謂恩意也,言君恩意至於民,則其詩亦至也……民之父母者,善推其所有以與民共之,人耳不能聞,目不能見,行之在胸心也。’意與此近。郝士宏“簧黹朕心”解對張說略加補充,謂黹讀為置。禮記·祭義:‘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動靜、縱橫之感覺更為明顯。”一說“簧黹”讀為“廣侈”。西周金文語序研究譯:“我心寬廣,通達天下四方。”“‘簧黹朕心’倒裝。簧黹,讀為廣侈。國語·吳語:‘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字例】
.JPG)
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