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耒,手耕。曲木也。从木推耒。古者垂作耒
(耜sì)以振民也。凡耒之屬皆从耒。”
【釋形】
耒,金文象手持耕地、耕種的木犁具之形。“耤”字左部从“耒”。從形體中所見原始的農耕像以堅硬的尖頭木為犁鏵具,並皆為雙齒之耒。1958—1959年殷墟發掘簡報云:“在不少的窖穴壁上發現清晰的木耒痕跡,都是雙齒的。大型的耒齒長19、齒徑7、齒距8釐米(小屯西地305號灰坑);小型的耒齒長18、齒徑4、齒距4釐米(大司空村112號灰坑)。……說明木耒是殷代的主要起土具之一。”(據考古1961年第2期)張舜徽說文約註引王元穉說:“手耕者,對乎牛耕而言也。三代以上皆手耕,至戰國牛耕行。”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從“
”字形看,疑畜耕早于戰國。
【釋義】
族氏名。耒簋:“耒。”
【字例】
.JPG)
耒 簋
.JPG)
耒父癸爵
.JPG)
耒 觶
.JPG)
耒
.JPG)
耒父乙爵
.JPG)
耒父己尊
.JPG)
耒方彝
.JPG)
父辛叟觚
耒冊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