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shǔ署)市玉切

說文:“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曰:‘蜎蜎者蜀’。”

【釋形】

蜀,甲骨文,象形,象植物上的蠶類或飛蛾類之青虫;甲文或繁增意符从虫,从會意。,殆是青虫形的隸變體。因下加虫,使兩構件分裂。金文與甲文同,从虫,从會意。銘文借指古代部族名和方國名。假借義通行後,又加虫作“蠋”。如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是說文作“蜀”。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成玄英:“奔峰,細腰土蜂也。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

【釋義】

(一)地名(亦方國名)。班簋:“秉緐(繁)、蜀、巢令(命)。”緐、蜀、巢:隸屬于周朝的方國。左傳·宣公十八年:“旣而用師,於是乎有之役。”杜預:“地。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楊寬云:“的所在地不詳,可能在安徽合肥西蜀山。”

(二)地名。九年呂不韋戟:“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蜀守[牢?]。”廿六年蜀守戈:“蜀守”。蜀西戈:“蜀西工。”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古有“蜀國”,西周中期以後一個首領名蠶叢始稱“蜀王”。後禪位開明氏。從郫縣遷到成都,傳十二世。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併於蜀郡戰國策·秦策一:“司馬錯欲伐。”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