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遘,遇也。从辵,冓聲。”
【釋形】
遘,甲骨文
、
、
,冓象二魚(或另有解釋,此取其雙方意。另見“冓”解)相遇之形。或又增
(止)、或增辵,表示二魚所行相遇。金文从辵或从彳,與甲文从辵,或从止同,成為會意兼聲字。本義為相逢、相遇。卜辭冓、遘一字。
【釋義】
(一)遇,相逢。卜辭:“冓(遘)大雨。”(屯四二)“遘小風。”(合集28972)“遘羌方。”(合集27979)保卣:“
(遘)于四方
(會)王大祀,祓(祐)于周。”爾雅·釋詁:“遘、逢、遇、遻,見也。”
(二)祭名。二祀
其卣:“才(在)正月,遘于匕(妣)丙肜日,大乙爽,隹(唯)王二祀,旣
于上帝。”四祀
其卣:“才(在)召大
(庭),(遘)乙翌(翼)日丙午,
。”卜辭:“其遘上甲史飮。”(人一七八四)“癸亥卜,冓(遘)飮宜伐于大乙。”(京三九七四)
(三)通“媾”。婚媾。婚姻關係之親。膳夫克盨:“唯用獻于師尹
(倗)友
(婚)遘(媾)。”殳季良父壺:“用亯(享)孝于兄弟
(婚)顜(媾)者(諸)老。”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婚媾不通,兄弟乖絕。”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