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分離也。从攴,从
(pài)。
,分
之意也。”
【釋形】
,金文从
,从攴會意。
所从“
(
)”,說文:“
(pìn),分枲莖皮也。从屮,从八,象枲之皮莖也。”金文“麻”字从
,或
,本為麻稈的形意字,為何左半作
,右半作屮(未作二形對稱)?說文所訓“
”字義,卽是。麻稈,是“麻皮”的來源,麻皮是麻稈的表皮,故以字從意,“
”的右半不作
,而作“屮”,是該稈已被剝了之“皮”,成了“空稈”,上端是其折楂,實乃同“
”,說文“葩(pài)之總名也。
之為言微也,微纖為功。象形。”从“攴”,是手持麻稈折剝其皮的表意符號,俗稱“折麻”,故訓“分離也。”折麻之皮,古以手工操作,其皮當是有寬有窄,有長有短,由于折麻皮,要折斷麻稈便于剝離,因此很散亂,“
”當為“散”之本字。
,正字通:“剝麻也。”淮南子·原道:“不與物
,粹之至也。”高誘註:“散,亂也。”
【釋義】
國名。
伯車父鼎:“
(散)白(伯)車父乍(作)
姞
彝。”
【字例】
.JPG)
散車父簋
.JPG)
散伯車
父鼎
.JPG)
散車父壺
.JPG)
散車父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