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qí祁)徂兮切(齐)

說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从亝。”

【釋形】

齊,甲骨文,金文或與甲文同,象禾麥吐穗之形;或延長其穗株幹。禾麥吐穗,一株抽拔數根穗(混禾植物),其穗混出齊頭併進,穗頭相近一般高,或於字下部增“一”或“二”橫畫,是個示意符號,以示每株作物是同時生長在同一地面(除非地面高低差異)故其株穗方為一般高。段玉裁說文註:“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麥隨地之高下為高下,似不齊而實齊。參差其上者,蓋明其不齊而齊也。”从“邑”者為地名意用字。本義為整齊,一致。如孫臏兵法·威王問:“威王曰:‘地平卒~,合而北者,何也?’”又相等,相同。荀子·王制:“勢~則不壹,眾~則使。”

禾穀爲米粟之食物,因此將其飯食物裝在祭器裏叫“”。

【釋義】

1.qí徂兮切

(一)國名。古代諸侯國,春秋五霸之一。齊鮑氏鐘:“齊鮑氏(以)孝于(始)皇且□考用匽(宴)。”齊侯盂:“齊侯乍(作)朕子母姜寶盂。”

(二)氏名。齊仲簋:“(齊)中(仲)乍(作)寶(簋)。”齊仲齊國族人。

2.zhāi 集韻莊皆切

(三)虔敬。指祭祀於神前潔淨身心,以示虔敬。公盨:“考明,巠(經)齊好祀,無(憂)心。”:“齊()有祝成。”爾雅·釋詁一:“齊,敬也。”文獻作“”。盨銘諸家所釋不一,極為難解:李學勤先生公盨及其重要意義:句讀為“考(孝)(友),(訏)明巠(經)齊,好祀無。”釋云:“”讀為“訏”,意為大,“經”則訓為常。“訏明經齊”,也就是國語·周語“齊明中正”一類意思。“”字左半的“貝”、右半的“見”,上端中間橫筆都改用交叉形。此字應从“貝”聲,讀為“廢”,兩字均為幫母月部。“好祀無廢”,意為隆重祭祀而從不廢輟。裘錫圭先生公盨銘文考釋:句讀“老(孝)(友)明,巠(經)齊好祀,無(悖)心。”釋云:“齊”有莊敬義。禮記·孔子閑居“圣敬日齊”鄭玄:“齊,莊也。”古人重祭祀。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洪范“八政”,“三曰祀”。所以“經齊好祀”是重要的美德。朱鳳瀚先生公盨銘文初釋:後句讀為“巠(經)齊()好祀,無(欺)心。”云:“經”,典籍多訓“行”。張政烺先生周厲王胡簋釋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釋“巠(經)擁先王”句時引詩經·小雅·小旻“匪大猶是經”“不循大道之常”,說明“經是循常”。戒。禮記·祭統:“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于神明也。”案依文獻載,論語·鄉黨:“~必變食,居必遷坐。”·繫辭上:“圣人以~戒,以神明其德夫。”此義後寫作“”。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季女。”:“齊,敬。”陸德明釋文:“齊,本亦作‘’。”綜上所釋,竊謂銘句意是:經常循規矩齊()戒、虔敬地祭祀,交于神明,方謂心無擔憂之慮。

3.zī 卽夷切 音資

(四)通“”。食器,祭器。卜辭:“己亥卜,(賓)貞,不牛,示齊()黃。”(合集14356)伯姜:“白(伯)姜乍(作)齊()鬲。”周禮·天官·九嬪:“凡祭祀,贊玉。”鄭玄註:“玉,玉敦,受黍稷器。”

4.jì 在詣切

(五)通“劑”。契券。郾王劍:“郾王立事歲芻□左軍攻司馬命煦(得)執齊。”陳直案云:“‘執齊’者,語執合金之劑也,考工:‘攻金之工築氏執下劑,治氏執上劑’,又云:‘四分之金而錫居一’,語之:‘戈戟之劑’是也。”此銘文之“執齊”,應為文獻之“質劑”,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邦國……七曰聽賣買以質劑。”鄭玄註:“質劑謂兩書一札同而別之,長曰質,短曰劑。”另參見“執”字條之“執劑”。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