卽鉏鋙。樂器。形如伏虎,以木爲之,背有刻。擊之以止樂。字亦作“圉”。敔亦稱楬。秦景公石磬:“百樂咸(懸)奏,允(元)樂子(孔)煌。(鉏)虎(鋙)(載)入,又(有)(載)羕(漾)。”呂氏春秋·仲夏:“飭鐘磬柷敔。”高誘註:“敔,木虎,脊上有鉏鋥,以杖櫟之以止樂。”周禮·春官·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鄭玄註引鄭司農云:“敔,木虎也。”賈公彥疏引鄭玄書·益稷註:“敔,狀如伏虎,背有刻,所以鼓之以止樂。”詩·周頌·有瞽:“鞉磬柷圉。”“圉”卽敔之借字。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爲鞉、鼓、椌、楬、壎、箎。”鄭玄註:“椌、楬,謂柷、敔也。”則敔亦名楬。
敔
【字例】
虢文公鼎
樂書缶
秦景公
石磬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