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馬赤色也。从馬,觲省聲。”
【釋形】
,甲骨文
,金文亦與甲文同,不从馬。从羊,从牛會意。羅振玉云:“說文無
字。角部:‘觲,用角低仰便也。从羊、牛、角。詩曰:觲觲角弓。’土部:‘
,赤剛土也。’案‘觲觲角弓’今毛詩作‘騂騂’,赤剛土之‘
’,周禮·草人亦作騂,知
者卽騂之本字矣。”
,字彙云:俗寫作“騂”。騂是後起形聲字。
【釋義】
(一)祭祀之赤色馬。亦泛指赤色祭牲。卜辭:“丙……卜貞:康且(祖)丁其牢
(
)。”(前一、一二、七)周禮·地官·牧人:“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鄭玄註:“騂牲,赤色。毛之,取純毛也。……陽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廟。”
(二)由赤色之馬,亦泛指赤色之牲畜。大簋:“易(賜)
(芻)
(
)
(犅)。”文獻作“騂”。詩經·魯頌·駉:“有騂有騏。”毛傳:“赤黃曰騂。”禮記·明堂位:“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騂剛。”疏:“騂,赤色。剛,壯也。”
【字例】
.JPG)
大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