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㦰” 是 “殲” 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 , 左上是两个人形,右边是兵器戈,像用弋杀绝二人(二人表示多人)的形状。故《说文》称: “㦰, 绝也。 ” 小篆据此写作 “” 。 同时另造 “” (歼)字, 用“歺” (读è,残骨)表示死,用 “韭”(读jiǔ,韭菜)表示纤细。《说文》:“殲, 微尽也。 ”意思是连细微处都灭绝了。隶书随小篆写作“” 。
“㦰” (韱)虽非部首字, 但用做声符组成很多字, 如: 加表示丝线的“糸” 成“” (纖) ;加表示金属的 “金” 成“” (鑯);加竹成“”(籤); 加女成“” (孅); 加“手” (扌)成“” (攕)。
注: 金文中有 “” (㺤)字, 是在 “韱” 字旁加一表示犬科动物的“犬” 。此字虽未见甲骨文和小篆,但从字的结构看当是围猎野兽,故也有全部杀死的含义。此字后与 “殲” (歼)通用。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