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niú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金文1;金文2;金文3;金文牟;侯马盟书;楚简牛;小篆牛;小篆牟;隶书

“牛” 是个部首字。是体形较大的草食反刍类哺乳动物。《说文》:“牛, 大牲也……” 甲骨文写作“” , 其一象牛的全身侧面形,角、尾、肢、背腹毕现; 二象简略肢身,突出牛角的正面牛头形。从两种写法看到了牛字由画到写的演变过程。金文、《侯马盟书》、楚简及小篆再无大的变化, 分别写作 “” 。 隶书(汉《张景碑》 )以平直的笔画彻底改变了象形字的特征,写作 “牛” ,成为今文。

“牟” (读móu)指牛叫。《说文》: “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 金文、 小篆写作 “” 。 下边是 “牛” 字, 金文上边的一划和小篆的 “厶” 均表示从牛口发出的气声。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牛》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故对其特性和习气有着透徹的了解。也是人类最早描绘和制成文字的物形之一。远在六七千年新石器时代的云南仓源崖书就有了驯牧牛的场面。嗣后的玉石青铜陶木器形中牛的形象均占有很大比重。在甲骨文金文中均对牛形作了十分生动传神的处理。其中甲骨写作“” , 几乎是牛的简笔画, 进而高度概括地突出牛头的特征写作 “” 或 “” 。 这是文字由画到字的巨大进步,也是书画同源的有力佐证。金文虽随同甲骨文写作 “”或“” , 但也在重要器物的装饰上以画代字或混合使用。由于文字的频繁使用毕竟方便于画,所以在秦统一文字时仍以甲金文的字形为准, 写作 “” 。 即使是隶变时亦未作大的调整。分别写作 “”或“” 。直到楷书普及时才将牛角拆成两笔写作牛。以牛为题的成语典故众多,足见牛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及与人关系密切程度。

丁亥冬日大熊制于石门

规格: 高92CM 宽63CM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16: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