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是乖违、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南的对面。《说文》:“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 属会意字。 甲骨文写作 “” , 金文写作“”, 小篆写作 “” , 都是二人背对背的形状。 此形表达三个意思:1.背对背,指脊背; 2.方向反,指乖违; 3.面不见,指背后。后来小篆下加 “肉” 表示人体的背,而原本借指方向的 “北” ,却借而不还,成为字主。隶书(汉《白石神君碑》等)将篆书中两个相背的人形四肢拉平,写作 “北” ,从此脱离了古文字行列,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北》
“北” 是乖违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说文》曰: “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 甲骨文写作“” ,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均为二人背对背的形状。此形表达三个意思: 背对背指脊背; 方向反指乖背;面不见指后背。后小篆另加 “肉” 专指,而原本借指方向的北则借而不还。
规格: 高102CM 宽68CM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