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在数千年的使用中字义变化很大,但主要表示面对、朝向,回应、对手等。 最初甲骨文写作 “、 ” , 象 “” (又, 手)持 “、”辉煌的灯烛。 表示对照。金文1-3写作“、 、 ” , 向手在“封土” (疆界)上植草木, 以示对方(详见 “封” 释);4写作 “” , 象两手持有齿兵器,表示对抗敌人。由于金文字形驳杂,小篆在统一文字时将“对” 化作两个字: “、 ”。 前者与金文1相同; 后者下边改 “土” 为“口” , 表示语言对答。 隶书(汉《张迁碑》 )写作 “”, 已是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