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255页《隶辨》卷451页
形声字。从手,廷声。本义是拔。《战国策·魏策四》:“挺剑而起。”引申出生出,生长﹑杰出等意思。“挺”的常用义是笔直。《左传·襄公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jiǒngjiǒng,明察)。”由此引申为伸直,又引申为坚贞不屈。古时“挺”可做量词,相当于现在的“根”,用于笔直的东西。《南史·隐逸传·赵僧岩》:“蜡烛一挺,以照七尺之尸。”后来在北方方言中又有“很”的意思,如挺大,挺长等。在古书中,“挺”有时通“莛”,指草茎。《说苑·善说》:“子路曰:‘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挺,岂能发其声乎?’”又通“筳”,指小竹枝。《后汉书·方术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李贤注:“挺专,折竹卜也。”“挺”字在汉隶中形体稍有差异,区别是“廴”旁有时两断,有时三断。(方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