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10页《金文编》14页《金文编》461页《金文编》462页《古玺》170页《楚系简帛》572页《说文》140页《篆隶表》455页
形声字。甲骨文“”从㫃,声,用为地名:“贞:燎于𣄨。”(《合集》488反)金文则多从“斤”得声。颂簋:“銮旂鋚勒用事。”(《集成》8.4332)即指旗帜之义。古文字中“𣄨”﹑“旂”也多假借为“祈”。《说文》:“旂,旗有众铃,以令众也。从㫃,斤声。”《尔雅·释天》:“有铃曰旂。”郭璞注:“县(悬)铃于竿头,画蛟龙于旒。”《释名·释兵》:“交龙曰旂。旂,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通以赤色为之,无文彩。诸侯所建也。”《周礼·春官·司常》:“诸侯建旂。”郑玄注:“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又作为旌旗的总称。《广雅·释器》:“凡旗之名随异,旌﹑旂为之总称。”(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