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熯 |
字源 | “熯”的字头图解字形图解图片 熯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火 堇 傼 槿 难 叹 汉 “熯”的拼音和发音口型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à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熯”的同族字表地部 地理篇 火族(火族共计165字)上一字头:堇 下一字头:煞
“熯”的字形演变“熯”的字源解说“堇”是“熯”和“僅”的本字。堇,甲骨文写作“”,字形像在颈脖上套着勒绳、施行绞刑的罪犯。有的甲骨文加“口”(叫喊),表示受刑惨叫的罪犯。有的甲骨文加“口”又加“火”:(口,叫喊)(颈脖披枷的犯人)(熊熊大火),表示罪犯在绞刑或火刑中惨叫。有的甲骨文将熊熊大火的形象简化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火焰写成。有的金文误将火焰形状写成似“上”似“土”的。有的金文则误将火焰形状写成“土”。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火”。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和“土”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堇”的字形中,人形消失,火形消失。当“堇”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熯”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僅”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在绞刑或火刑中受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熯”代替“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熯,乾皃。从火,漢省聲。《詩》曰:“我孔熯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熯,干燥的样子。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水”的“漢”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我心甚谨。” “熯”的字义引申“熯”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在绞刑或火刑中受难。 本义消失 ②动词:焚烧。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熯焚 熯炽 熯薪 熯灶) 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熯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商君书 • 兵守》 夫熯一炬火,爨一镬水,终日不能热也。——《论衡 • 感虚》 那怪物着实无情,一连搧了七八扇子,熯天炽地,烈火飞腾。——《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③动词:烘烤,烘干。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熯烘 熯井) 熯,火干。——《广韵 • 翰韵》 取出四个饼子,厨房下熯得焦黄。——《警世通言 •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春饼,唐已有之,捶面使极薄,熯熟,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清 • 徐珂《清稗类钞 • 饮食类》 ④动词:曝晒,晒干。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熯涸 熯种 阳熯) 十日并熯,女丑以毙。——晋 • 郭璞《山海经图赞 • 海外西经》 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耘锄条桑,耕熯种麦,穫刈筑场,十月乃毕。——《三国志 • 魏志 • 司马芝传》 徐、荡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晋书 • 食货志》 ⑤形容词:干燥的,燥热的,干枯的 hàn 。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旱熯 干熯) 熯,干貌。——《说文 • 火部》 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易 • 说卦》 荻室熯茨,我孔熯矣。——《管子 • 禁藏》 其水阳熯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水经注 • 水》 后天师府,旁近道房民屋,不熯不焦,罔所殃累。——明 •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 朝天宫》 ⑥形容词:艰难困苦的,谦卑恭敬的 rǎn 。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熯,敬也。——《尔雅 • 释诂下》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诗 • 小雅 • 楚茨》 若其祭祀之致虔,宾客之报赠,鸡鸣佩玉,我孔熯焉。——清 • 王闿运《蔡夫人墓志铭》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