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闻 |
字源 | “闻”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1636)字形图解图片 闻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耳 门 聆 聽 聰 嗅 “闻”的拼音和发音口型w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é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闻”的同族字表人部 人体篇 耳族(耳族共计32字)上一字头:聒 下一字头:聆
“闻”的字形演变“闻”的字源解说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聞,知聞也。从耳,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闻,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门”作声旁。 “闻”的字义引申“闻”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 闻达 闻名 闻讯 闻风而动 闻过则喜 闻鸡起舞 闻所未闻 / 见闻 声闻 听闻 耳闻目睹 充耳不闻 听而不闻 闻,知声也。——《说文》 令闻令望。——《诗 • 大雅 • 卷阿》 闻君行仁政。——《孟子 • 滕文公上》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 • 秋水》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 • 湘夫人》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 • 大学》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 • 列女传》 名闻天下。——《史记 • 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 • 项羽本纪》 博闻强志。——《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闻达于诸侯。——三国 • 诸葛亮《出师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唐 • 王维《老将行》 闻道有先后。——唐 • 韩愈《师说》 草野之无闻者。——明 •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义闻于东南。——明 • 高启《书博鸡者事》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 • 秋声诗自序》 不可得闻。——清 • 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名词:消息,音讯。 / 传闻 旧闻 奇闻 趣闻 新闻 秩闻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 • 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前时之闻。——宋 • 王安石《伤仲永》 ③动词:专注地嗅,极力捕捉嗅觉信号。 闻到芬芳 闻到辣味 闻香寻觅 闻香寻花 闻香寻果 闻香寻酒 闻香寻墨 闻香寻思 闻香寻诗 闻香寻食 闻香寻色 闻香寻艳 闻香寻药 闻香识女人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 • 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 • 滑稽列传》 “闻”的编辑说明修改“闻”的第3义项 旧稿:“③动词:嗅”; 新稿:“③动词:专注地嗅,极力捕捉嗅觉信号”。 2020-06-02 11:50 海恩
李海丰 评论“闻”字网页 2019-09-18 14:43:34 新闻太形象了。 无衣 评论“闻”字网页 2019-03-22 09:41:19 闻是形声字而并非会意字,请更改 复婴 评论“闻”字网页 2018-05-07 19:04:41 甲骨文像人手拢着耳朵仔细听声音。篆文是门内有耳,表示进入耳朵之内。 复婴 评论“闻”字网页 2016-10-10 18:51:23 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听到心里去了。 骖騑 评论“闻”字网页 2016-08-05 14:58:39 古人的绘画功力也是蛮高明的,文字就和漫画一样。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