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說文:“,坼也。从攴,从厂。厂之性坼,果熟有味亦坼。故謂之。从未聲。” 【釋形】 ,甲骨文、(合集8136)、(合集37382),說文云單純形聲字,非。初本為會意兼聲字,其左部上象“一株麥”形,卽為“來”亦聲,下部之(“人”形後訛為“厂”);右部从攴。構形為人一手持麥,另一手執棒在捶打麥穗脫粒,示年豊人壽,故有福義。金文或與甲文形同,左部下邊本从人(如師簋等),克鼎字系手摹體訛作从“厂”,或下增“貝”或“子”或“里”,“里”為之聲。說文、、釐三字,初本為一字。據說文分別收之。 增“貝”,意為壳,卽打麥脫粒,喻為猶砸貝壳。或从“子”亦與从“人”同,或子為“籽”,意為籽粒,隸變作“”。其之繁構所增諸旁或為意符,或聲符。增“里”為釐,卽後來之“釐”,成分化字。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下小徐曰:‘攴擊取也’,是也。攴擊所以脫粒,故引申訓‘坼(chè)’。” 【釋義】 1.xī許其切 (一)同“釐”,福也。秦公及王姬鎛:“以受大福,屯(純)魯多釐。”克鼎:“易(賜)(釐)無疆。”毓祖丁卣:“易(賜)(釐),用乍(作)毓(后)且(祖)丁。”揚雄甘泉賦:“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儲精垂恩,感動天地,逆釐三神者。”李善註:“服虔曰:‘釐,福也。’……釐,音熙。” 2.lí里之切 (二)同“釐”,賞賜。多友鼎:“迺曰武公曰:‘女(汝)旣靜(靖)京(師),(釐)女(汝),易(賜)女(汝)土田’。”尚書·立政:“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孔穎達疏:“大賜受上天之光命,得王有天下。” 3.lái落哀切 (三)通“萊”,古國名。師簋:“今余肈令(命)女(汝)齊帀、、()、僰、、左右虎臣正(征)淮尸(夷)。”楊寬西周史說:“‘’卽萊國,叔夷鐘銘文作‘釐’,聲同通用。當呂尚剛受封到齊國的時候,‘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史記·齊世家)從師簋銘看來,至遲宣王時,萊已服從周朝而成為諸侯,並接受王命而和齊一起征伐淮夷了。” 【字例】
師鼎
辛 鼎
師簋
多友鼎
克 鼎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