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寠,無禮居也。从宀,婁聲。”
【釋形】
春秋洹子孟姜壺字,从宀,婁聲。其聲符“婁”的上部形與散氏盤之“”所从“要”的上部形同。銘文是要[婁]簋、長陵盉有 、 字,其上部中間“”形,腰之筋骨狀。簋、盉銘字學者多釋為“婁”字,說文:“婁,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一曰婁務也。洛侯切(lóu)。古文。”金文之中部形與說文之古文“婁”相同。由此,洹子孟姜壺字,結合銘義看應釋為“寠”字。這是由於要、婁古文中間形同,下部均从“女”,僅是上部一从,一不从之別。字書無“”字。
【釋義】
通“(寠,讀lǘ)。”洹子孟姜壺:“齊[侯]洹子孟姜喪其人民都邑堇寠()無。用從(縱)爾大樂,用鑄爾羞鈚(瓶)。”“寠”通“”。說文:“,楚俗以二月祭飲食也。”廣韻:“,飲食祭也。”銘文作於陳桓子死後,其子為其母孟姜喪終易服時所作之祭銘。據此應為“寠”。寠,吳大澂釋,“堇”為“堇宴”。
附註:王寧、羅衛東春秋金文第二章,“”字條下:“洹子孟姜壺……此字的解釋分歧很大,也影響到對銘文的理解。吳榮光釋‘夏’(註吳榮光及以下諸家皆轉引自金文詁林附錄第1962頁),與下字連讀為‘夏舞’。吳云讀為‘眉’。吳大澂釋‘宴’。徐同柏認為此字是古文‘廟’。劉心源認為‘’‘無’是二地名,銘文意思是‘齊侯追洹子敗之,因覲見此二地之人而相與凱樂。’周法高釋‘妖’,認為‘無’卽‘妖舞’。銘文選讀為‘憂’。諸說都不是定論,‘’字宜存疑。”
【字例】
洹子孟
姜壺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