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通,逹也。从辵,甬聲。”
【釋形】
通,甲骨文
、
,从辵(或从彳),从用會意,用亦聲。金文从辵(或从彳),从甬,甬亦聲。辵,是動符,意為進;用、甬作構件通用無別。用(甬),卽桶之古文。使用“桶”進入井中打水,表示桶(甬)到,到達卽是本義。頌壺等字,右部本从“甬”卻作“
”,疑源于水桶上有提梁而致。說文釋意是對的,而釋形為單純形聲字,不確。
【釋義】
(一)到達、通達。卜辭:“…用
通上甲,十五牛。”(庫一○五一)列子·湯問:“吾與汝畢力平險,指~豫南,達乎漢陰,可乎?”
(二)窮通,無窮。
鐘:“其
,受(授)余屯(純)魯、通彔(祿)、永令(命)、
(眉)壽、霝(令)冬(終)。”通,通逹、窮通之意,通彔卽顯祿。亦卽猶言高級薪俸也。周易·繫辭上:“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
(三)通“
(𢓶,讀yōng)”。九年衛鼎:“
(業)舃𢓶(通、
)皮二。”
,玉篇:“猛獸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
旄貘犛,沈牛麈麋。”此
,指犎牛,𢓶皮,卽犎牛皮。銘文之“𢓶”,或讀為“筩”,唐蘭釋:“給業兩塊鞋筩子皮。”
(四)人名。春秋時吳國國君諸樊的兒子之名。諸樊之子通劍:“攻敔(吳)王姑
(發)者反之子通,自乍(作)元用。”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