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說文:“,治也。幺子相亂,治之也。讀若亂同。一曰:理也。,古文。”
【釋形】
,金文从兩手(上一手、下一手),从幺、从會意。兩手,位于上、下兩端,示兩隻(只)之手;幺,表示絲線;,位于“幺”之物的正中間,當是纏線拐子。三形合體,會為在纏繞絲線。何簋字下从廾,乃同“又(手)”,表意為絲線之亂而梳理、整理之,故旣有亂義,亦有治理義。毛公鼎字下从“止”,應是又(手)之訛,又于左右兩邊分別增从兩“口(卽共四口)”,字作,另見該字。
徐灝段註箋:幺釋絲:“絲亂而以手治之,有亂義,亦有治義。就其體言,則亂也;言其用,則治也。”治,乃由“亂”之引申出。
【釋義】
1.luàn郎段切
(一)同“亂”,違背,改變。五年琱生簋:“(召)白(伯)虎曰:‘余旣(訊)我考我母令,余弗敢(亂)。余或至(致)我考我母令。’”李學勤先生說:“”讀為“亂”,云:“‘亂’,漢書·終軍傳註:‘變也’。”此銘句釋云:“這是講與琱生間仆庸土田劃分之事,一概遵循已故父母的遺愿,不敢變更。”(琱生諸器銘文聯讀研究,文物2007年第8期)
2.dá旨熱切
(二)通“靼”,柔皮也。番生簋:“朱(鞹)(靳)。”朱,或作朱虢,吳方彝蓋:“朱虢(鞹)。”此為:朱紅皮革的當膺。毛公鼎:“朱(、鞹)(溫)。”,或作虢,讀鞹,說文:“去毛皮也。”郭沫若云:“與自係一字”。“‘朱虢’者言鞃與靳以朱色之鞹為之也。則若亦當于鞹同意。疑讀為靼,說文云:‘靼,柔革也’,又‘鞹,皮也。”(金文叢考)案,多讀為“鞃”,竊謂“昷”卽溫,義猶“柔”。
3.sī息茲切
(三)通“”,掌管,治理。何簋:“公益(賜)何貝十朋,廼(乃)令()三族,爲何室。”()字句:周公派遣何管治“三監”之族。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傳:“司,主也。”
【字例】
何 簋
番生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