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bì畢)卑吉切

說文:“必,分相也。从八弋,弋亦聲。”

【釋形】

必,甲骨文 (2、6、1)、 (4、34、1),象“戈”器之桿柄,省“戈”之頭形。金文較甲文其下端呈斜畫延長(卽手柄曲伸),使甲文其下端之一短畫,成為把手之“擋”,且又增从“八”,兵器或木椿,因為刺于物,故从八。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字象橛形(指金文),今呼木椿。”依形義考之,“必”是“柲”之初文。必,一般為戈、戟、矛等古代兵器的把手之柄。再以甲骨文“戈”字為例:(6、38、3),顯然可見,在甲文“必”之上安有“戈”之頭形。據考古資料表明,在夏商時期的戈、戟之“必(柲)”一般為木製,由此便加“木”卽作“柲”,是以字從意。方言一二:“柲,刺也。”錢繹箋疏:“以刺物謂之柲。”西周金文冊命中,常以“厚”冠飾與“必”,“厚”多釋為“緱”,“厚必”卽緱柲,是戈、戟兵器之柄,纏繞絲繩,以供把握。緱,史記·孟嘗君列傳:“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蒯草名緱,謂把劍之物。言其劍無物可,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

【釋義】

(一)柄,兵器戈矛之柄。走馬休盤:“王乎(呼)乍(作)冊尹,冊易(賜)休玄衣黹屯(純),赤巿、朱黃、(琱)、彤(緌)(緱)必(柲)、()(旂)。”必卽“柲”,左傳·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杜預:“柲,柄也。”周禮·考工記·廬人:“戈柲六尺有六寸。”鄭玄:“柲,猶柄也。”

(二)副詞。定,一定要。新郪虎符:“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此“必會王符”,卽必須會合王符。詩經·邶風·:“何其久也?~有以也。”

(三)地名。史密簋:“周伐長必,隻(獲)百人。”李學勤先生史密簋銘所記西周重要史實考云:長必是個地名,“必”疑讀為“柲”,以器物為名,類似長勺。該地不知所在,應為當時兵聚集之處,估計在今山東南部。師俗史密二人在這次戰役中各有所掌。李仲操史密簋銘文補釋師俗史密率師襲擊,必襲擊夷人集結之地。因此長必應在族、寬之間。……按此方位,則長必的地望應在長勺及其附近。左傳·莊公十年載:“公敗齊師長勺。”:“長勺地。”其地在今山東萊蕪東北。以上引自周寶宏近出西周金文集釋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