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敖,出游也。从出,从放。” 【釋形】 敖,商代、西周早期字,象人頭頂飾物之形,表意為特殊人族的冠飾著裝;後期增“攴”旁。乖伯簋字由从省作从,从元,从攴會意。攴,手持器具;元卽人(或元首、君王),爾雅·釋詁:“元,良,首也。”會為人或君王持器(或狩獵)慢游之意。或从“虍”、虎(說文:“虍,虎文也”),其形猶金文“戲”字左上部,示虎威之意。柯昌濟曰:“左傳楚有莫敖……考是器文誼,乃為國君之稱,殆非官名,左傳載楚之君亦稱敖,如若敖、霄敖、堵敖、郟敖是也,疑敖為古蠻夷之君稱,楚從夷俗,不定為楚之專法矣。”(華閣集古录跋)吳闓生云:“敖者,外國君長之號。”嵋敖壺有“”字,右部从“”形,左部形為“”,作“”亦為“”,(yì),說文:“修豪獸”,是為長毛獸,作構件亦猶从“虍(虎)”。會為人(或君王)持器於野外狩獵慢游。“”為獒的本字,楊寬西周史第四章二(四)書序所記武王時代有旅獒,云:“‘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獒’,馬融作‘豪’,鄭玄讀‘獒’作‘豪’,都解釋為酋豪,……。‘獒’卽是‘敖’,當時有一些方國稱君長為敖的。伯簋有‘王命益公征眉敖’以及‘眉敖至見’的記載。春秋時楚也還稱早夭的國君為敖。” 【釋義】 (一)楚之國君之稱。乖伯簋:“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告。”楊樹達曰:“眉敖者,微國之君也。眉敖二字古通。”“書·牧誓記:從武王伐紂者有‘戎蜀羌髦微盧彭濮人’微卽此眉。此銘之眉敖卽武王時微國之後世子孫也。”(積微居金文說,乖伯簋再跋)郭沫若謂:“其故地在今四川巴縣,正與秭歸接壤。” (二)氏名。敖叔微簋蓋:“敖弔(叔)(微)□于西宮。”敖氏族,名微。 【字例】
敖獸戈
敖作父丁尊
九年衛鼎
乖伯簋
敖簋
史敖尊
敖叔簋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