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biàn便)祕戀切(变)

說文:“變,更也。从攴,聲。”

【釋形】

變,古文金文、詛文均作“”。曾侯乙鐘字从(或),从攴、从音。所从趙平安先生在釋甲骨文中的“”和“一文中對“”和“”進行了考證,並又與從語源學的角度看東周時期鼎的一類別名云:其實它們一個是繁體,一個是簡體,都是字,兩種寫法曾長期共存。簡體的某些寫法,東周時與甾已經混同。依說文的籀文作,或體作弁。甲骨文是一個獨體象形字。“把字音和字形綜合起來看,很可能是笲的本字。儀禮·士昏禮:‘婦執笲棗、栗,自門入’。鄭玄:‘笲,竹器而衣者,其形蓋如今之筥’。儀禮·昏儀:‘贊見婦于舅姑,執笲棗、栗、段脩以見’。陸德明釋文:‘笲,器名,以葦若竹為之,其形如筥,衣之以青繒,以盛棗、栗、段脩之屬’。……(案註引此略)”笲是一種盛食物的竹器或葦器,是圓形的,有提梁,正是它的象形,提梁的表現手法和卣的象形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于和鼎功能、形制上有相似之處,所以用笲來表示鼎。(引自考古2008年第2期)

據此所釋,,右上部為笲、亦弁,與“音”合體卽為“”。該字是从攴,从音,弁(biàn)聲,卽可隸作“”,笲、弁甲文繁體从廾,與金文从攴意近亦同,其从“音”,是與樂律名相關的用字,故从之。與銘中音、義同之“變”,相吻合,疑為變之異文。

【釋義】

商之變音。曾侯乙鐘中(一)3:“為獸鐘(徵)下角,為穆音(變)商。”又下(一)2號:“無鐸之宮曾,黃鐘之商角,文王之(變)商,為韋音(羽)角。”又中(三)4號:“穆音之冬坂(終反),坪皇之(徵)曾,韋音之(變)商,為黃鐘鼓。”淮南子·地形:“~商生羽。”

【字例】

曾侯乙鐘

曾侯乙鐘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