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fāng芳)府良切

說文:“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方或从水。”

【釋形】

方,甲骨文徐中舒于省吾二位先生皆釋“象耒形”。于省吾耒耜考:“方象耒之形制。”“上短橫象柄手橫木,下長橫卽足所蹈履處,旁兩短畫或卽飾文。古者秉耒而耕,起土曰方。”“古者耦耕,故方有並意。”王筠說文釋例卷二:“方蓋古旁字。”若此說是,其解形該是橫畫表示物,中間構件是刀,物體用刀剖開,左右便是旁。其長橫兩端各加一短豎畫,卽示兩旁。段玉裁說:“凡今文尚書作旁者,古文尚書作方。”

方,竊疑為全體象形字。是個兩臂伸展站立的側面人形,左右兩端點為之“手”。對正常人而言,本人的身高與自身兩臂伸展之長度為相等的。故其四點:頭、兩臂伸展之端點及其腳相連線,可成為正方形。“方”之本義當為“正方形”。甲、金文下邊呈二斜畫,金文全向左出斜畫,人行多先出右腿,而左腿滯後,構成右腿伸展且長、左腿擡起而屈顯短,側視之,故皆呈斜畫之長、短之像。側視,首出之腿為一側旁出,故方旣有方向義,亦有“旁”義。

【釋義】

(一)方,與“圓”相對。方鼎:“史乍(作)寶方鼎。”孟子·離樓上:“不以規矩,不能成∽圓。”

(二)地域,區域。師詢簋:“皇帝亡旲,臨保我有周,雩(四)方民亡不康靜。”毛公鼎:“虩許上下若否雩四方。”:“簧黹朕心,墜于(四)方。”論語·子路:“使于四∽,不辱使命。”

(三)指全國。保卣:“……(遘)于(四)方(會)王大祀,(祐)于周,才(在)二月既(朢)。”四方:本指東南西北,引申泛指所屬的諸侯國。

(四)鄰近的方國之稱。毛公鼎:“……衒(率)褱(懷)不廷方,亡不閈于文武耿光。”不廷方,卽不來王廷朝覲的方國。

(五)族名,或方國名。小盂鼎:“盂以多旂佩(鬼)方獸(首、馘)□□[入]□門,告曰:王[令]以伐(鬼)方。”楊寬西周史說:“鬼方西面的一個(狄)族大部落,以游牧、狩獵為生……‘未濟’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這是人幫助大國殷商征伐鬼方,歷時三年之久,共俘得二十翟王,可知鬼方是個大部落。”

(六)地名。師旂鼎:“隹(唯)三月丁卯,師旂衆僕不從王征于方雷……”西周史云:“近人釋‘征于’,或者以為‘于方’為方國,或者以‘’為地名,當以釋地名為是。因為西周時代的文獻記載中,未見有于方這個方國。當卽·小雅·六月所說嚴允‘侵,至于涇陽’的,當在今甘肅涇陽附近,曾為伯懋父北征所及。”案“于方”,還是“方”與“雷”連讀,卽“方雷”爲國名,尚有分歧。該是讀“方雷”,見“于”字條之(五)釋。

(七)古代計算面積的術語。如縱橫百里,叫方百里。召圜器:“休王自事(使)(賞)畢土方五十里。”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千里,公侯皆∽百里。”

(八)方向,方位。天亡簋:“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大豐簋:“王又(有)大豐,王凡(汛)三方。”聞一多大豐簋考釋謂王泛舟于辟雍之水的三方。(大豐簋考釋,收入古典新義下冊)三方,指西、南、北三方。于省吾謂三乃積畫的四()而缺一畫,四方指四方山川。

(九)副詞。正好,正在。中山王:“含(今)舍(余)方壯。”詩經·小雅·正月:“民今∽殆,視天夢夢。”

(十)人名字。鄂侯御方鼎:“(御)方休闌,王宴,咸酓(飲)。”

(十一)通“房(方,讀fáng)”。方子令趙結戈:“十一年,方(房)子令肖(趙)結、下庫工帀(師)。”房子,在今河北高邑縣西南。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