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杅 |
字源 | 杅(yú于)集韻雲俱切 【釋形】 戰國金文杅,上从木,下从于聲。典籍釋“杅”,主要有二義:①浴盆。②同“盂”。盛湯漿之器、飲水器。說文有“杇”,云:“所以塗也。秦謂之杇,關東謂之槾。从木,亏聲。哀都切(wū)。”從典籍用意看,杅、杇不當為一字。 【釋義】 通“烏(杅,讀wū)”。地名。杅氏鼎:“杅氏。”杅通“烏”,烏、於古文為一字,而於、于亦可通,史記·張儀列傳:“秦得燒掇焚~君之國。”註:“杅,一孤切。音烏。”是其佐證。杅氏,卽烏氏。史記·匈奴傳:“涇北有烏氏之戎。”烏氏又作閼氏、焉氏。本烏氏戎地。戰國秦惠王置縣。治所在今甘肅平涼西北。東漢作烏支,北魏末廢。秦烏氏倮以畜牧致富,始皇令比封君。 【字例】 杅氏鼎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