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韻:豕絆足行。
【釋形】
西周晚期金文
字,見於同銘兩例,其一例形體殘損,左上部筆跡猶存,一例左部形較草訛,兩例對照,該為从彡,从豕,豕亦聲。豕,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有尾。讀與豨同。”豖,說文:“豕伴足行豖豖。从豕,糸二足。丑六切(chù)。”彡,說文:“毛飾畫文也。象形。所銜切(shān)。”豖、豕,形相近,意略別,疑
,乃為
的本字,其从“豖”,殆傳寫之訛。廣韻:“
,豕行貌。”此釋“
”,意為豬行走之貌,可為佐證。
【釋義】
人名。吳
父簋:“吳
(
)父乍(作)皇且(祖)考庚孟
(尊)
(簋)。”郭沫若大系曰:“此虞器,金文虞每作吳,而吳越之吳則作攻䱷、攻吳若攻敔……”吳(虞)為氏,名
父。
【字例】
.JPG)
吳
父簋
.JPG)
吳
父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