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chǔ處)創舉切()

說文:“楚,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

【釋形】

楚,甲骨文,从林、从正;或从艸(芔),从正。古文艸、木作構件通用;正,表示“人”之端狀之貌。金文形或與甲文同;楚王酓章戈字,上从林,下从“人”之側形,人之頭上部端狀,兩臂側舉,人之下肢側形曲膝(故衹見一腿、足);亦可見甲文从“正”,卽表示“人”的佐證。或為人的蹲踞狀,亦是“是(金文或从正)”字形,如曾侯乙鐘字;或增“邑”旁作“”,是楚之封邑,故从之;或為从林,从足。疋、足古通用,廣韻·馬韻:“疋,正也”。故“正”與“足”作構件意近相通。

楚,會意為人于荊條叢生之中,本義為開發荊棘、茅草叢生之地。甲、金文皆用爲名詞,楚人之祖先可能以開發楚地為自豪,或不忘始封地,因以自稱為楚荊。左傳·僖公四年:“管仲對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由此可知楚國“貢茅”之事,推測其地荊棘、茅草叢生之地,便稱之“楚”,亦叫“荊。”

【釋義】

1.chǔ創舉切

(一)古國名。代諸侯國。羋(mǐ米)姓,始祖熊鬻。立國于荊山一帶,後建都于,今湖北省江陵西北。昭王曾遷都鄀,惠王初又遷鄢,不久遷回,鄀、鄢亦稱郢,故稱紀郢,遺址稱紀南城。戰國時國勢強盛,疆城擴大,為七雄之一。其後漸弱,公元前223年為所滅。史牆盤:“宖(宏)魯卲(昭)王,廣楚刑(荊),隹(唯)(煥)南行。”子犯鐘:“者(諸)楚荊(第一鐘)不聖(聽)令(命)于王所,子(犯)及晉公(率)西之六(師),博(搏)伐楚荊,孔休。”左傳·桓公六年:“小國離,之利也。”

(二)地名。羌鐘:“敚楚京。”文獻作楚丘春秋·僖公二年:“城~丘。”今河南滑縣東。

2.xū 相居切

(三)通“胥”。

(1)胥賦。毛公鼎:“王曰:‘父入庶出入事于外,尃(敷)命尃(敷)政,小大楚賦。”孫詒讓說:“楚疑與胥通,楚胥並从疋得聲。困學紀聞尚書大傳云:古者十稅一,多於十稅一,謂之大桀小桀;少於十稅一,謂之大貉小貉。王者十一而稅,而頌聲作矣。故曰:‘越惟有胥賦小大多正。’今·多方胥賦作胥伯,文義並異。依伏傳則胥賦之賦為賦稅,胥當為糈……執(藝)小大楚賦,謂小大賦稅,當以常法制之也。”王國維曰:“·多方‘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政,爾罔不克臬。’尚書·大傳作‘越惟有胥賦小大多政’。楚與胥皆疋聲,楚賦卽胥賦矣。”

(2)胥(讀xū)吏,官府中的小吏。一般為服役之民。:“易(賜)女(汝)玄衣赤旂楚走馬。”周禮·天官·職官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鄭玄:“此民給徭役者,若今衛士矣。胥讀婿,謂其有才知,為什長。”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7: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