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楚 |
字源 | 楚(chǔ處)創舉切( 說文:“楚,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 【釋形】 楚,甲骨文 楚,會意為人于荊條叢生之中,本義為開發荊棘、茅草叢生之地。甲、金文皆用爲名詞,楚人之祖先可能以開發楚地為自豪,或不忘始封地,因以自稱為楚荊。左傳·僖公四年:“管仲對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由此可知楚國“貢茅”之事,推測其地荊棘、茅草叢生之地,便稱之“楚”,亦叫“荊。” 【釋義】 1.chǔ創舉切 (一)古國名。周代諸侯國。羋(mǐ米)姓,始祖熊鬻。立國于荊山一帶,後建都于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昭王曾遷都鄀,惠王初又遷鄢,不久遷回,鄀、鄢亦稱郢,故稱紀郢,遺址稱紀南城。戰國時國勢強盛,疆城擴大,為七雄之一。其後漸弱,公元前223年為秦所滅。史牆盤:“宖(宏)魯卲(昭)王,廣 (二)地名。 2.xū 相居切 (三)通“胥”。 (1)胥賦。毛公鼎:“王曰:‘父 (2)胥(讀xū)吏,官府中的小吏。一般為服役之民。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