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歷,過也。从止,厤聲。”
【釋形】
歷,甲骨文
、
,上部是“二木”或兩株“禾”,木、禾作構件意同,表示植物。“秝”,說文:“稀疏適也。从二禾。”卽謂禾苗稀疏均勻之義。下从“止”,卽趾,以表其經歷,歷程。以二禾(秝)或“二木”表示一株株之植物。植物一年復一年,一茬又一茬。這樣一年續一年,寓意著生長歷程。故構意為經過,因以又有過去義。金文又趨向于更加完美之組合,增之“厂”,表示該植物生長於山坡崖畔。毛公鼎字省“止”作厤,當是以厤為歷。
【釋義】
(一)至、到。經過。毛公鼎:“厤(歷)自今,出入尃(敷)命于外,氒(厥)非先告父
,父
舍命,母(毋)又敢
尃(敷)命于外。”“歷自今”卽從今以後。史記·律書:“~至孝文卽位。”
(二)察看。四十三年逨鼎:“今余隹(唯)坙(經)乃先且(祖)考,又(有)爵于周邦,
(緟)就乃命女(汝)官
(司)歷人。母(毋)敢妄(荒)寍(寧),虔
(夙)夕(夜)惠
(雍)我邦小大猷。”這是云:現在,我考慮你先祖考有功于周邦,重以就職冊命你的官職、爵位,任命你官司歷人(指對朝臣們的監察甄別)。你不敢荒廢政事,要朝夕敬思其職,大小事要謀劃,協和。爾雅·釋詁:“歷,相也。”禮記·郊特牲:“簡其車賦,而~其卒伍。”
(三)亂也。曾伯陭鉞:“
(邢)非歷殹,井(刑)用為民政。”大戴禮記:“歷者,獄之所由生。”註:“歷,歷亂也。”
(四)地名。禹鼎:“亦唯噩(鄂)侯
(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內。”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