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潦,雨水大貌。从水,尞聲。”
【釋形】
潦,甲骨文
,从水、从尞,尞亦聲。尞,本象火燃燒“木”之形,其增“水”旁,以水熄滅之,故為“澇”義。金文較甲文繁構增“
”,則是金文“寮”字从之,與“宀”構成“宮”,而該金文“潦”不从宀;或説由其从水可釋作:
,卽説文之籀文邕,此猶同水。故
、尞合構,殆同與水、尞會意。潦之本義為澇,與“旱”相對。銘文讀liǎo音。
【釋義】
(一)通“
”,古國名。潦伯甗:“潦白(伯)乍(作)
彝。”潦,讀
,鄝之異文。集韻:“鄝,說文地名。或作
。”
讀鄝(音liǎo),亦作蓼,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陸德明釋文:“蓼,本或作鄝。”
(二)宮室名。
盂:“君才(在)潦旣宮,命
事(使)于述(遂)土,……”潦,通“
”,讀鄝。
【字例】
.JPG)
潦伯甗
.JPG)
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