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bìn臏)必刃切(擯傧)

說文:“儐,導也。从人,賓聲。,儐或从手。”

【釋形】

儐,甲骨文,其兩形體,一體从宀,从人(亻),从卩,从止會意。止(趾),形朝屋,卩,象人于屋中蹲踞,屋中又有“人”,會屋中人為外來之賓客,隸變爲“儐”;一體省之“人”,僅為从宀、从止、从卩,卩,象人蹲踞於屋中之形,亦與“人”同,隸作賓。卜辭中有“王賓”的記載,也就用同儐,親臨也。金文省止,从宀,从“”,表示“人”,隸亦作賓。初文賓、儐、擯同字。或增从“貝”,示來賓重視禮,帶有財物相贈也。故說文之或體字从“手”,作“擯”,以示手攜物意。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一與林浩卿博士論洛誥書:“古者賓客至,必有物以贈之,其贈之之事謂之賓,故其字从貝,其義卽禮經之儐字也……後世以賓爲賓客字,而別造儐字以代賓字。”從甲文繁體見,應已有从人(亻)之“儐”字。西周春秋間貴族有交際禮節,禮記·表記:“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其禮主要有玉、帛、禽等。據儀禮·士相見禮賓客初次會見主人時,必須執“贄”。聘禮是其之一,是貴族高級的會見禮,“贄”的授受儀式比其它相見禮繁復。當使者初到近郊時,要行“郊勞”之禮,由國君派卿用束帛來慰勞,叫做“勞”;使者用束錦來(或來賓用幣帛)回謝卿,叫做“儐”;夫人派下大夫用棗栗來“勞”,使者又用束錦來“儐”;所有這些“勞”和“儐”,都具有“贄見禮”的性質。今之儐,讀bīn音。

【釋義】

儐禮。賓、主相敬贈禮物曰儐。睘卣:“王姜令乍(作)冊睘安尸(夷)白(伯),尸(夷)白(伯)賓貝、布。”小臣守簋:“王史(使)小臣吏(使)于尸(夷),尸(夷)賓(儐)馬兩,金十鈞。”

西周史第六編·第九章“贄見禮”新探中說:“儀禮覲禮聘禮中所謂‘勞’和‘儐’,當卽沿襲西周時代的‘安’和‘賓’而來。據西周金文,西周時用作‘賓’的禮物,有璋、束帛、布、馬匹、貝、金等,而儀禮所載用作‘儐’的禮物,僅有玉和幣,沒有貝和金。看來,西周時用作‘賓’的禮物范圍較廣,春秋以後就衹用玉和幣而不用貝和金了。”儀禮·覲禮:“侯氏用束帛乘馬∽使者,使者再拜受。”:“儐使者,所以致尊敬也。”:“儐使者,是致尊敬天子之使故也。”又接賓以禮曰儐,接鬼神亦然。·禮運:“山川,所∽鬼神也。”:“儐,禮鬼神而祭山川也。”:“儐,敬也。”

【字例】

守 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0: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