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tónɡ僮)徒紅切

說文:“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qiān),重省聲。,籀文童,中與中同,从廿。廿,以為古文疾字。”
 【釋形】
 童,甲骨文(650)、(30178),象頭有受黥刑標誌,足有足械之童奴形。金文有數體,繁構的形體是毛公鼎之童字,从、目與甲文上部同,下部从東、土。“土”,表示在地上勞作耕作之義;卽辛,是古代奴隸主、貴族對奴隸、戰俘、罪犯施刑的一種刀具;目,表示眼睛;東,表示束之足械,亦為聲符。諸構件合為一體:以示古代奴隸主、貴族,把童奴、僮仆、奴隸當作牲畜動物來對待,強加於服勞役,防止奴隸逃脫,竟施以苦刑。據卜辭記載,商朝對奴隸采用的刑罰有:火刑、絞刑、肢解、斬首、割鼻、斷手、剜眼等等。從這些字形中亦可見童奴、僮仆的情景。鍾離公柏簠銘字下部省“東”且由从土易作从
 【釋義】
 1.dònɡ徒揔切
 (一)通“動”。驚憚。毛公鼎:“(尸)母(毋)童(動),余一人在立(位),引唯乃智。”詩經·商頌·長發:“敷奏其勇,不震不動。”鄭玄:“不震不動,不可驚憚也。”
 2.zhǒnɡ之隴切
 (二)通“踵”。番生簋:“金童(踵)、金()。”毛公鼎作“歱”:“金歱(踵)、金()。”湯馀惠說:“金歱”是“支撐車後車軫的銅部件”。
 3.dōnɡ德紅切
 (三)通“東”。東國史墻盤:“(愷)伐尸(夷)童(東)。”“尸(夷)童(東)”,卽東夷武王後,首先伐東夷小臣銘:“東尸(夷)大反,白(伯)懋父以殷八(師)征東尸(夷)。”後漢書·東夷傳:“至于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余年。武乙衰政,東夷寢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管蔡,乃招誘夷狄周公征之,遂定東夷。”
 4.zhōnɡ職容切
 (四)通“鍾”。鍾離,地名(亦國名),因以為氏。在今安徽鳳陽縣臨淮關鎮東。童麗編鐘:“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麗(鐘離)君柏,乍(作)其行鐘,童(鍾)麗之金。”童麗銅簠:“童麗君柏(擇)其吉金,乍(作)其飤。”此銘之“童麗”讀“鍾離”,一作終黎,是淮河中游地區的一個重要方國。鳳陽縣臨淮鎮東2.5公里處有鍾離國故城遺址,曾出土有代“鍾離丞”封泥。一說“山東曲阜附近的鍾離(一作終黎)氏族,南遷於此定居,逐步演進成為一個國家。”另一說:“春秋時以姓為國封為鍾離子國。”文獻記載見于左傳,其中有周簡王十年(公元前576年)十一月,魯成公“會鍾離,始通也”。另一說是在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冬,“箴尹宜咎城鍾離以備”,此卽鳳陽鍾離城有稽可考之始。還有記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之事,稱鍾離吳王僚所滅,屬左傳所記載的鍾離國歷史前後約有58年。鍾離國地處淮河中游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先後淪為的附庸,一直是爭霸江淮的重點爭奪對象,最後在大國兼併戰爭中被滅國。實際推測它要比左傳所載的建國歷史要早得多。上述諸說,是據安徽蚌埠市雙墩一號春秋墓葬考古2009年7期。史記·楚世家平王十年“卑梁大夫怒,發邑兵攻鍾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因建母家攻,遂滅鍾離、居巢。乃恐而城。”鄭樵通志:“鍾氏伯宗之後,伯宗之賢者,為卻氏所譖,被殺。子伯州犁,邑于鍾離,今濠州也。子孫以邑為氏,或言、或言鍾離”;又云:“鍾離氏:姓,卽鍾氏。以伯州犁鍾離,故曰鍾離氏。亦省言鍾氏州犁同姓,而世本云與同祖,何也?”又世本八種·茆泮林輯本:“鍾離姓,與同祖,其後因封為姓。”新唐書·宰相世系五上:“鍾氏出自子姓。與宗氏伯宗之後也。伯宗州犁,食采于鍾離,因以為姓。”對鍾氏鍾離氏各本所釋不一,是姓、姓、還是姓?劉信芳闞緒杭周群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初探一文中云:“鍾離姓國,見水經註卷三十引世本成公十五年(前576)諸國大會鍾離,以後此地一直為春秋諸國爭奪之地。昭公四年(前538)箴尹宜咎城鍾離以備。二十三年師于鍾離,子卒,師熸。二十四年楚子為舟師以略疆,師還,,遂滅鍾離。”(見考古與文物2009年3期)胡長春鍾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證暨“鷔鷔雝雝”釋義的再探討文中,引用了諸多文獻,鍾離姓說、姓說、姓說,得出結論“鍾氏(鍾離氏)出自姓。”(見同上)尚無定說。
 【字例】
 


 

史牆盤


 


 

番生簋


 


 

毛公鼎


 


 

鍾離公柏簠


 


 

鳥虫篆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0 14: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