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說文:“ ,也。从爻工交叩。一曰:窒。讀若禳。,籀文
。女庚切。”
【釋形】
,商代金文作“”,上象駕畜之犁繩,下為犁具(卽犁鏵)。由於早期的“”具簡陋,故商代金文鼎、爵等字形也簡單。隨著“”具的改進發展,西周金文的字形結體肖像顯意,如散氏盤及春秋期的叔夷鐘字等。薛侯匜字作 ,左部从土,右部从攴,中間从。土,表示土地、田地;,是個“耩子”的象形體(卽犁具);上部為耩子“犁繩”,頂端是犁繩左右之結頭,套于畜之兩側之肩胛“槅子”繩處。如散氏盤字之左右頂端(兩頭)作“”,其上邊的左右兩端之“”,本為犁繩束結,此束結是犁繩套於“牛畜”類耕地時脖項處有“畜槅”之繩繫處,卽畜槅之繩繫要與犁繩(或耩繩)挽結成紇,故从 “” (卽為狀)。下部所从“”卽為耩柄,或“耩子”之彎如弓形狀,人手執持“耩子”耕地,故从“攴”。以叔夷鐘字為例:
它體或省掉“田”字,或“田”“土”皆省。从(或)卽本為“月”作 (或),卽“耩子”有“構月”猶如“月亮”之半圓之弧形,反側寫成、。因其“耩子”上部从,故籀文變作。金文中部之形,後世變作“(chóu)”,集韻:“時流切”下“耕田器名”。那時是否有了畜耕,就人牽犁亦相若。再從“襄”字證之,說文:“襄(xiāng),漢令:解衣耕謂之襄。从衣,聲。”此襄,从,从衣,實為會意兼聲字。“衣”,此喻指凝結堅固了的地皮及其雜草,(耕地)是起土,翻松地表層並清除掉叢草,卽為“襄”。,說文:“讀若禳”,禳,集韻:“如陽切”,屬陽韻、日紐;襄,讀“息良切”,屬陽韻、心紐;壤,讀“如兩切”,屬養韻、日紐,三字又同為陽部,均古讀rɑnɡ音,說文:“壤,柔土也。”足以為證,是耕地的以形表意字,襄是加旁(衣)孳乳字,表意為耕地疏松土壤,鏟除雜草,由于二字本為異曲同工,故後皆以“襄”為之。如: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鄭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襄駕也。上駕者,言為眾馬之最良者。”商代或西周早期之爵銘字,有學者釋為“襄”,因說文把“”字純以小篆曲解,離譜太遠,好在“襄”字所从“”而作了迴解。故“”字後世少見,今皆以“襄”為之。襄、壤皆是的孳乳字。銘文除另註音外,其它今讀xiāng音。
【釋義】
(一)通“襄”。叔夷鐘:“不(丕)顯穆公之孫,其配(襄)公之。”
(二)通“讓(,讀rànɡ)”。陳簋蓋:“龏(恭)(夤)(鬼)神,(讓)(恭)愧(畏)忌。”書·堯典:“允恭克讓,光被四表。”
(三)地名。散氏盤:“散人小子履田:……之有(司)、州(就)、焂从鬲,凡散有十夫。”此銘句意為:散人小子……(襄)地的長官橐、州就、攸从鬲等散國官員共十人。小子鼎:“乙亥,子易(賜)小子王商(賞)貝,在(襄)(次、止)。”于省吾先生認為“”,讀“次”,訓“止”或“舍”是一種臨時的駐地。李學勤先生認為“”與商末伐人方途徑地點“”“陫”相近。
(四)人名。薛侯匜:“(薛)(侯)乍(作)妊朕(媵)(匜)。”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