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遹,回避也。从辵,矞聲。”
【釋形】
遹,金文从辵、或彳,矞聲。寧遹簋字聲符“矞”下部从口易作从“貝”,參其它銘之“遹”,疑亦遹之異文。
【釋義】
(一)循,或巡。
鐘:“王肈(肇)遹省文武堇(勤)彊(疆)土。”克鐘:“王親令克,遹涇東至于京
(師)。”“涇東至于京
(師)”句,是克巡視的范圍。史記·封禪書:“卽帝位三年,東巡郡縣。”鐘銘之“遹省”猶巡察。遹猶循,爾雅·釋詁:“遹,自也,循也。”郭璞註:“自,猶從也,又為循行。”遹省,卽循視。郭沫若說:“如今人言觀摩。”
(二)句首語气詞。史牆盤:“
圉武王,遹征(正)
(四)方。”小克鼎:“王才(在)宗周,王令善夫克,舍令于成周,遹正八
之年。”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駿有聲。~求厥寧,~觀厥成。文王蒸哉!”清王引之經傳釋詞云:“說文曰:‘欥,詮詞也。’字或作‘聿’,或作‘遹’,或作‘曰’,其實一字也。”
(三)地名。翏生盨:“王征南淮尸(夷),伐角、
(津),伐桐、遹。”它銘或作
,鄂侯鼎:“王南征,伐角、
。”參見“潏”字條。
(四)人名。遹簋:“遹
(拜)首
(稽)首。”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