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戰國金文
字,从
,从水,从心會意。其上部从
與盥字之上部相同,盥下部从“皿”,
下部从心。從盥之用義看,易·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釋文引馬融云:“進爵灌地,以降神也。”魏書·武帝紀:“臨祭就洗,以手擬水而不盥。”盥,為臨祭而潔手義。上部
,兩手掬水,澡滌之,足已表意,潔手所祭,以表其虔誠祀神,故可易“皿”為“心”,當是表示虔誠之意。該是“盥”之異構字。參銘中用例考之,有“盥盤”“盥匜”,“
”雖勒刻于鼎銘,其文末句曰“
(盥)鼎”,語例與盤、匜銘相同。
【釋義】
洗器(或祭器)。客豊盥鼎:“客豊
(盥)”。詳“盥”字條。(見618頁)
【字例】
.JPG)
客豊
鼎
.JPG)
客豊
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