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ěr日纽、脂部;日纽、纸韵、儿氏切。

明纽、脂部;明纽、纸韵、绵婢切。

《汉语字形表》130页《金文编》231页《四声韵》37页《战文编》214页《说文》70页《隶辨》337~338页

初为象形字。殷商甲骨文像三足的络丝架,上有锐头,中有器身,下有竖足,为“𪱾,络丝𪱾)之初文。到西周春秋时,锐头下各衍出一点,遂成“尔”字,且由原本的象形构件转化为表音构件,原来的象形字也就演进为形声字,尔与爾同为日纽脂部。此时,器足消失,与器身整合为一,器身上用多少不等﹑方向不同的线条表缠绕之丝。到战国时,繁体作从人﹑爾声,简体作。至《说文》将其整理作从冂﹑从㸚﹑尔声,属于理据重构。其实冂与㸚是器身与器足的演化,尔声是器首的演化,本形声字出自象形字的讹变。隶变后楷书作爾,简化字作尔。尔与爾原本同为一字,后由爾分化出尔。简化时以尔代爾是以简代繁,也是爾与尔复归为一。《说文》本义为“丽尔”,即“丽𫷹”,窗棂交错,格格相连。此义罕用,多用假借义。人名。《殷虚书契前编》7.42.2:“丁丑卜,宾贞:尔得?王󶐻曰:其得。”方国名。《殷虚文字缀合》282:“癸酉卜,𣪊贞:令多奠﹑依﹑尔𩫖(墉)?”第二人称代词,你。齐侯壶:“万年无疆,用御(治理)尔事。”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毋(贰)尔心。”华盛貌。《诗·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墙盘:“剌且(祖)文考弋𫴡受墙尔𪓐。”(烈祖文考特授予墙繁茂兴盛)此义后写作“薾”。以上读ěr。借用作“沵”,满﹑众,读。通“”,近。《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孔颖达疏:“迩是近义。”通“”,更加。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夫(天)下多(忌)(讳),民尔畔(叛)。”参“”字条。(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