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122页
形声字。从木,追声。1.音zhuì,搁置蚕箔的木柱。《方言》卷五:“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自关而西谓之槌,齐谓之样。”郭璞注:“槌,悬蚕薄柱也。”《说文》:“槌,关东谓之槌,关西谓之㭙。”徐锴系传:“今江淮谓之槌。此架蚕薄之木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一槌得安十箔。”2.音chuí,同“椎”。捶击的器具。《集韵·脂韵》:“椎,《说文》:‘击也。齐谓之终葵。’或作桘,通作槌。”汉王充《论衡·效力》:“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引申指击打,捶打。《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槌胸”条引《字书》曰:“槌胸者,心怀悲恨,自毁其身也。”(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