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瓜 |
字源 | 瓜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孙绰)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瓜代”是指接替官职,最早的确是约好瓜熟的时候,要找人来替代的意思。 ■ 傻瓜的“瓜”其实指的不是某种瓜。 ■ “破瓜”原本是比喻女子十六岁的美好年华,后来却被通俗小说拿来形容女子“破身”,可叹! ![]() 瓜,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两边像瓜蔓,中间像果实,藤上结瓜。小篆字形❷,接近金文。 朱熹说:“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瓞读作dié,大的叫瓜,小的叫瓞,因此“瓜瓞”连用比喻子孙繁衍,相继不绝,如《诗经·绵》中的诗句“绵绵瓜瓞”,就是这样的意思。有趣的是,古代官吏任职期满由他人接替称作“瓜代”。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齐侯派连称和管至父驻守葵丘,在瓜熟的时节前去,约定明年瓜熟的时节派人来替代他们,但是驻守了整整一年,齐侯却没有派人来替代,于是两人准备作乱谋反。后来“瓜代”就成了接替官职的代名词。 日常俗语有“傻瓜”的称谓,这个字眼儿大家说得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较真儿地问一问这个“瓜”是什么“瓜”,到底是黄瓜、西瓜还是哈密瓜? “傻瓜”的来源跟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部族姜戎氏有关。《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述了范宣子对姜戎氏的谈话,其中说:“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意思是当初秦人追逐你们的祖先吾离,一直追逐到了瓜州。瓜州在今甘肃敦煌一带。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姜戎氏被赶到瓜州后,人们就把聚居在瓜州的姜姓人统称为“瓜子族”。又因为“瓜子族”人秉性忠厚,被人雇用时不懂得偷懒,只会埋头不停干活,勤奋老实,因而被当地人视为“傻子”,时间长了,就一概统称为“傻瓜”——意思到底有没有贬损还不定呢。清人黎士宏在《仁恕堂笔记》中记载:“甘州人谓不慧曰‘瓜子’。”甘州即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一带。至今甘肃、四川两省还把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称为“瓜子”“瓜娃子”。 有个成语叫“瓜田李下”。“瓜田李下,古人所慎”,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君子要防患于未然,经过瓜田的时候,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的时候,不要抬手整理帽子。意思是免得主人以为你弯腰偷瓜,伸手摘李子,用这样的举止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招致嫌疑的地方。 民间俗语中把女子第一次性交破身称作“破瓜”,反映了民间文化的粗俗,因为“破瓜”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比喻。古人用“破瓜”来指女子十六岁,因为“瓜”字破开是“二八”,二八一十六,正好用来比喻女子十六岁的美好年华。“破瓜”一词出自东晋孙绰所作的《碧玉歌》,碧玉是汝南王的爱妾,因为汝南王非常宠爱碧玉,于是作《碧玉歌》,共五首,其中两首中出现了“破瓜”一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破瓜时”是指碧玉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和汝南王开始了感人的爱情,并最终嫁为人妾。 “破瓜”之所以被后人误解,都是这个“破”字在作祟。其实“破瓜”还写作“分瓜”,把“瓜”字分为“二八”。唐人段成式诗:“犹怜最小分瓜日。”李群玉诗:“瓜字初分碧玉年。”都是用的“分瓜”。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开始兴盛,“破瓜”一词进入了日常用语,变得粗俗化了。明代通俗作家冯梦龙的著名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破瓜”变成了“破身”之意:“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真是对“破瓜”一词的玷污!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