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武 人持戈前进 |
字源 | 武 人持戈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论语》 ![]() ❶ ![]() ❷ ![]() ❸ ![]() ❹ 孔子的学生子贡跟老师一起去观看岁终的祭礼,孔子问他:“你觉得快乐吗?”子贡回答道:“一国之人都像发狂了似的,我不知道快乐在哪里。”孔子告诉他:“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弓弦一直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都无法办到的;弓弦一直松弛而不拉紧,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都不愿去做的。有时拉紧,有时放松,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孔子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忙碌了一年,也该放松一下了,别担心他们只顾玩乐而忽视了劳作。 “武”是周武王死后的谥号,“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武,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把戈,下面是一只脚,人持戈前进,表示要动武了。甲骨文字形❷,上面的“戈”形和下面的脚更富有动感。金文字形❸,接近甲骨文。小篆字形❹,下面的脚规范化为“止”。 《说文解字》:“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戢(jí)是收藏兵器。楚庄王的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紧接着这句话,楚庄王又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看来楚庄王是个以武力求取和平的人,但他的解释“止戈为武”却与“武”字的本义不符,“止”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只脚,因此“武”的本义恰恰是动武打仗。楚庄王紧接着又说:“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楚庄王所说的“武”的七德就是上文所言“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韩非子说“德不厚而行武”,跟楚庄王所说的“武有七德”一致,古人对动刀兵总是有所忌讳的。 “武”的本义为持戈前进,因此“武”又引申为度量单位,古时候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意思是眼睛看到的不过只有三尺、六尺的尺寸之地而已,因此“步武”用来比喻很短的距离。“武”又由此引申为足迹之意,《诗经·下武》中有“绳其祖武”的诗句,意思是遵循祖先的足迹。 在唐代之前,科举制度都是选拔文官,到了武则天时期,开始增加了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大将郭子仪。与供奉孔子的文庙相对应,从唐代开始,始有武庙,唐代到元代,武庙供奉的都是辅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故称武庙。后来也供奉包括张良、韩信、诸葛亮在内的历代良将。明清时同时供奉关羽,关帝庙即武庙;民国时期合祀关羽和岳飞,因此关帝庙和岳飞庙都称武庙。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