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比 两个人亲密地并立着 |
字源 | 比 两个人亲密地并立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 ❶ ![]() ❷ ![]() ❸ ![]() ❹ ![]() ❺ ![]() ❻ “比”这个字的字形非常简单,但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汉字,仍然会引发争议。 比,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两个面朝右的人形。甲骨文字形❷,大同小异。金文字形❸,两个站立的人形。金文字形❹,两人靠得更近。金文字形❺,两人俯身的样子栩栩如生。小篆字形❻,手臂几乎都伸到了地上,这个字形为“比”字讹变为两个“匕”打下了基础。 《说文解字》:“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从”的甲骨文字形是二人面朝左,“比”则相反,二人面朝右。不过因为字形相近,甲骨卜辞中每每混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卜辞来释义。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则认为:“‘从’为二立人,意在表示相跟随;‘比’为二跪拜之人,盖为夫妇比肩之象,意在表示匹合之义。本义当为比并匹合。” 这个解释虽然新颖,但却与“比”的字形不符,因为“比”更像两个站立的人。张舜徽先生说:“比之本义,当为二人并立。并立则近,故训密也……二人为从,谓前后相随也。比则左右相并,故曰:‘反从为比。’比本为二人并立之密,因引申为凡密之称。”这种解释更有说服力。 段玉裁解释说:“其本义谓相亲密也,余意辅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类也、频也、择善而从之也、阿党也,皆其所引申。”其实“比”的本义就是二人并立,或者二人并肩而行,密或亲密才是引申义。《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比”指只同一部分人亲密。什么样的人只同一部分人亲密呢?小人。因此孔子说:“君子团结忠信但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但不团结忠信。”过于亲密当然容易结党营私,因此“比”用作贬义,比如“朋比为奸”。《周易》中说:“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解释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只要是同学就可称“朋”,因此可以和“比”组词,用作贬义。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郭璞解释说:“似凫,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相得”即比翼,这是模拟“比”的字形中二人并立或并肩而行之态。今天我们最常使用的“比较”一词,“较”是车厢两旁的横木,车厢中左右倚靠着“较”的人即为“比较”之人。类似的用例都可证明“比”的本义是二人并立或二人并肩而行,并不是“夫妇比肩之象”。 至于许慎所说“比,密也”,这是引申义。《诗经·良耜》中有“其比如栉”的诗句,“栉(zhì)”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疏者为梳,密者为比。张舜徽先生说:“古梳篦字但作疏比,亦以其齿之疏密得名。” ![]() 《阿藤访键屋阿仙》(鍵屋を訪れたお藤に茶を出すお仙)铃木春信绘,约1769—1770年 这幅画上两个女子的关系有些微妙。她们是“明和三美人”中的两位,分别是笠森稻荷门前的茶屋“键屋”的阿仙(右),和浅草奥山的杨枝屋(杨枝即牙刷)“柳屋”的阿藤(左)。阿藤来茶屋拜访阿仙,阿仙为其端上一盏茶。两个如花少女婷婷相对,很难不让人产生比较之心。 “明和三美人”是明和年间(1764—1771)江户城最具人气的美女,除阿仙与阿藤外,还有茑屋阿芳。阿仙与阿藤遇到一起,不免引发“瑜亮之争”。当时好事者甚至写了“阿仙阿藤优劣辨”来比较两大美人的高低,结论是阿仙获胜,作者赞美她“一顾人驻足,再顾身瘫软”。据说铃木春信也是偏爱阿仙的,绘制了大量以阿仙为主角的作品,令阿仙的人气达到鼎盛。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