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桑 |
字源 | 桑 用手去采摘桑叶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诗经》 ![]() A ![]() B ![]() C ![]() D 《诗经》中有一首题为《将仲子》的诗篇,是一个女子的自述。这女子和一位名叫仲子的男子相爱,但又畏惧流言蜚语,于是请求仲子不要来打扰她。其中有两句:“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仲子啊,请你不要翻过我家的墙,别弄折了我家的桑树。种桑养蚕是古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农事活动,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朱熹曾说:“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因此古人就用“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桑,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一棵桑树的样子非常形象。甲骨文字形B,桑树的样子更加美观。字形C是西汉瓦当上残存的“桑”字,这块瓦当出土于西安,仅存“监桑”二字,显然是受过阉割之刑的犯人养伤的蚕室遗物。颜师古解释“蚕室”说:“凡养蚕者欲其温早成,故为蚕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蚕室,这个优雅浪漫的名字,却被用来安置刚刚被阉割的犯人!小篆字形D,树上的枝叶换成了手的形状,突出了采摘桑叶的意象。 《说文解字》:“桑,蚕所食叶木。”种桑养蚕对古人的生活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古人把桑树称作神桑。据《山海经》记载,海外极远之处有扶桑树,高两千丈,两两同根相生,互相依倚,故名“扶桑”。太阳在下面的汤谷中沐浴之后,攀着扶桑的树梢冉冉升起,这就是日出之处。 古人跟桑树的关系甚至到了依恋的地步,佛教语有“三宿恋”之说,李贤解释道:“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竟至于用对桑树的爱恋来作譬!龚自珍有词:“空桑三宿犹生恋,何况三年吟绪。”“空桑”代指僧人或佛门,有人认为空桑乃是圣山,古籍中常见圣人生于或者活动于空桑的记载,但我认为此处的“空桑”是一个象征,寄于桑树下不经三宿便即离去,以示无爱恋之心,那么即使不在桑树下,心中也应该不存桑树之念,此之谓“空桑”。袁枚有诗:“颇似神仙逢小劫,敢同佛子恋空桑。”“小劫”与“空桑”对举,正印证了“空”非实指,乃是象征。 春秋时期,卫国的濮水之滨有个地方叫桑间,遍植桑树,青年男女都喜欢来到这里幽会,幽会就少不了歌舞,但是幽会的歌舞怎么可能庄重呢?自然活泼欢快,当然也缠绵暧昧,因此卫国的音乐就被称为“靡靡之音”,这就是所谓“桑间濮上之音”,历来被视为亡国之音。“桑间濮上”后来又由具体的地名抽象化为男女幽会的场所,甚至用来形容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真是玷污了一个浪漫雅致的好词!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