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梦 |
字源 | 梦 躺在床上抚着额头在做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庄子》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梦”这个字很早就被造出来了,而且在甲骨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殷商的王和王子们频频将做过的梦以及占梦的结果刻在龟甲上传之后世。 梦,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为人躺在床上睡觉,眼皮在不停地跳动。甲骨文字形B,右边是一张床,左下是一个人,伸出手去,抚着额头在做梦,长长的眉毛非常突出。也有学者认为左上表示眼睛里面有眵目糊,用来会意做梦。甲骨文字形C,大同小异。李孝定先生则认为“梦”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躺卧而手舞足蹈的梦魇之状。小篆字形D,完全脱离了甲骨文的造字思维,上面的“目”里边的瞳仁是斜着的,表示迷迷糊糊,中间是屋子,下面是一个“夕”,表示是夜晚做梦。小篆字形E,又添加了屋顶,表示在屋子里面做梦。简化后的字体,除了下面的“夕”之外,完全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了。 ![]() ![]() 《说文解字》:“梦,不明也。”做梦时脑子不清楚。《正字通》:“梦,寐中所见事与形也。”古人对梦中所见的这些事与形非常重视,《汉书·艺文志》评论各种占卜之事时说:“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各种占卜之事中,占梦是最重要的,因此周代专门设置了“占梦”这一官职:“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一共八人,他们的具体职责是:“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恶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周代总结的这六种梦,其实早在殷商就已将梦分为吉梦和凶梦两种。正梦是无所思虑,平安自梦;恶梦是惊愕而梦;思梦是醒着的时候有所思念而梦;寤梦是醒着的时候有所见而成之梦,跟无所见而全凭想象的梦有别;喜梦是喜悦而梦;惧梦是恐惧而梦。 周代还有三梦之法,是由大卜这一官职负责的:“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三梦之法说法不一,大致而言,致梦是指人的精神往来常与阴阳流通,祸福吉凶通于天地,因此有所使而来,不是从自身生发的就叫作致梦;觭(j~)通奇,怪异之梦;咸的意思是都,陟(zh#)的意思是升高,咸陟意为无心所感,精神自然而然地升降所做的梦。不过周代这种占梦的“三梦之法”至迟到南宋已经成为绝学,没有人会使用了。 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中专门辟有一章《梦列》,是古代保存较为完好的梦书,其中更是将梦分为十种:直梦、象梦、精梦、想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病梦、情梦。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占梦必谨其变故,审其征候,内考情意,外考王相,则吉凶之符,善恶之效,庶可见也。”可惜占梦这一绝学早已失传,现如今所谓的占梦者无非假借古人的唾馀沽名钓誉,敛财罢了。 ![]() 《后赤壁赋》(局部)北宋乔仲常绘,纸本墨笔长卷,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乔仲常,生卒年不详,北宋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工杂画,尤擅人物道释故事画,师法李公麟。《后赤壁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后写的散文名篇。后人据此创作了很多版画卷。乔仲常所绘是传世时代最早的《赤壁赋图》。画卷依原文顺序次第展开,每段描绘赋文中一个情节,全图首尾相连,并无间隔,同一人物在图中反复出现,是所谓“异时同图”画法。全卷纯用白描,不事渲染,用笔苍率简逸,画风清空洒脱。 这一段描绘的是最后一节,客人已去,主人就寝,梦见二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与主人晤谈。主人忽悟道士为夜游时所遇之鹤,惊觉,开户视之,已不见其处。画中屋内横一床,有人安睡,床前三人对坐清谈,是将梦境与现实绘于一处。这个梦如此空灵清逸,丝毫不逊于庄周之梦蝴蝶。 |
随便看 |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