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在甲骨文中,“庆”这个字会意为真心诚意地带着美丽的鹿皮,走到别人家里去庆贺。

■ 弹冠相庆,在今天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在古代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

■ 在汉朝时,“弹冠相庆”是对朋友间美好品行和动人友谊的由衷赞美。从北宋著名作家苏洵开始用作贬义词,形容坏人之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态。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里的“庆”是指福泽。

庆,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一只鹿的腹部有一颗心。这是郭沫若先生的看法,不过徐中舒先生认为里面的不是“心”,而是角形,反对释为“庆”。有的甲骨文字形还在左边添加了花纹,用以形容鹿的美丽。金文字形❷,上面的鹿头看得更清晰,中间是一颗心,下面是一只脚。金文字形❸,鹿头的形状有所变化。金文字形❹,鹿头的形状还在,下面变异较大,添加了一个表示花纹美丽的“文”。小篆字形❺,上面是“鹿”字的省写,下面还是心和脚。楷书繁体字形❻,同于小篆字形。简化后的简体字跟“鹿”字完全没有关系了。

《说文解字》:“庆,行贺人也。吉礼以鹿皮为贽,故从鹿省。”传说上古时,伏羲氏制定了嫁娶的制度,以成对的鹿皮作为聘礼,后世因此将其用作聘问、酬谢或订婚的礼物。齐桓公称霸的时候,诸侯归心,齐桓公轻礼物而重礼节:齐国送给别国豹皮,别国只需回报以鹿皮即可;齐国送给别国马匹,别国只需回报以犬即可。因此别国出使齐国的时候,往往提着空空的袋子,返回时却满载而归。“庆”这个字因此会意为真心诚意地带着美丽的鹿皮,走到别人家里去庆贺,段玉裁所说“心所喜而行也”,许慎所说“行贺人也”,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可以引申出喜庆、福泽、赏赐等各种义项。

弹冠相庆,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准备出山做官。为什么准备出山做官呢?因为他的同伙升了官,自己一定会得到同伙的提携,所以一听说同伙升了官,立马把荒废多时的官帽找出来,弹掉上面的灰尘,踌躇满志地等待同伙的提携。这个成语在今天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在古代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

“弹冠相庆”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王吉字子阳,故称“王阳”。王吉和贡禹是好朋友,因此人们才说“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王吉当了大官,贡禹和王吉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同,因此王吉一定会提携贡禹,共同实现他们双方的政治理想。王吉和贡禹都是清廉的官员,又都敢说话,常常上书指斥朝廷的错误做法,因此,“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的情形没有任何贬义成分在内,反而是人们对二人美好品行和动人友谊的由衷赞美。黄宗羲的《与陈介眉庶常书》对这一成语的引用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王阳在位,贡禹弹冠。”黄宗羲赞美王吉当大官的时候,贡禹弹冠的动作恰恰是二人相互知心的写照。

“弹冠相庆”用作贬义是从北宋著名作家苏洵开始的。苏洵在《管仲论》一文中如是说:“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三子”指齐桓公宠幸的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坏蛋,管仲还活着的时候,非常厌恶三子的献媚行为,齐桓公也就不敢升三子的官,等到管仲一死,齐桓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宠幸三子了,朝政大权尽数交给了三子,导致最后齐国大乱。因此苏洵说:管仲刚死,三子就开始弹冠相庆了。这是“弹冠相庆”第一次用到坏人身上,流传到今天,“弹冠相庆”变成了贬义词,形容坏人之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态。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33:15